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必修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注解与辨疑c>

高考中环境保护名词

近年来,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要词汇。现将它们整理如下:

1、赤潮:海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2、水华:人为地向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富营养化: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体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生化需氧量(简称BOD):河水中的微生物使有机物(例如,C6H10O5)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要的O2 的量。它是衡量水质质量的一个指标

5、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6、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因为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7、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质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也称“原发性污染物”。由它引起的污染称为一次污染或“原发性污染”。

8、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成的,排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在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

9、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物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

10、酸雨:指PH  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其形成过程是: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11、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N2O、CH4、氟里昂气体的大量增加,加之一些天灾和人为的乱砍滥伐造成吸收的CO2等温室气体大片森林的不断消失,CO2等温室气体像温室的玻璃那样盖在大气层中,阻挡地面对太阳能的辐射,从而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12、厄尔尼诺: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使得海洋温度不断上升,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13、一级能源:指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一级能源。

14、二级能源:指需要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如氢气、电力等为二级能源.

15、臭氧空洞:臭氧化学式是O3,它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里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的中臭氧层形成空洞。

16、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要成公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17、绿色化学:指从根本上消灭污染,能彻底防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18、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g/cm3(或5 g/cm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铜、银、铬、镉、镍、铅、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如含铅汽油的使用等造成重金属污染。

19、荒漠化:指由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浸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数是沙漠化。

20、空气质量日报:1997年5月起,我国有几十座城市先后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在此基础上,现在许多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目前计入API的项目上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悬浮颗粒物等。“空气质量级别”一般分为五级:一级:优,二级:良好,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

21、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的单位为ppm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COD的测定方法,不仅有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也包括高锰酸钾低温氧化法(氧吸收量)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间一条件下测定COD,否则不能进行对比。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60%,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状况不同,COD的排放标准均不一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试行标准》中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00毫克/升,但造纸、制革及脱脂棉厂的排水应小于500毫克/升。日本水质标准规定,COD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60毫克/升(日平均为120毫克/升)。 

22、反渗透 

反渗透亦称逆向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用来从水中除去溶解固体、大部分的溶解性有机物和胶体物质,目前,采用加压法进行反渗透处理(42~70公斤/平方厘米 ),可得到较大的渗水率和较高的溶质除去率。采用反渗透洽可使海水淡化(加压为100~105公斤/平方厘米 ),亦可处理生产污水使之适应循环使用,但不能过滤酒精、酚、硼等污染物。 

23、分贝,dB(delcibel) 

耳朵能听到的 声音强度范围很广,因为人耳有把听到的声音能量压缩的本领。如使人感到难受的钢板焊接,就比人刚刚听到的声音最轻声音强一万亿倍。这种强度以能量和音压来表示很不不方便,所出常用对数强度(声级)来表示,其单位就是分贝。所谓分贝,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和标准声压之比的 常用对的二十倍。在空气中,零分贝的声音的标准声压为2x10-5牛顿/平方米,这个数值在平面波中,大约等于10-2瓦/米,这就是人们刚能听到出声音,每加10分贝,强度就增加10倍,人耳朵听起来只响一倍。 

一般来说(因人而异),噪声级在50分贝以下时,是安静的,到80分贝左右,就认为较吵闹,而到100分贝时就使人感到了非常吵闹,达到120分贝时耳朵字则难以忍受。1分贝以下的音强变化,人的听觉难以辨别,1分贝以上的音强变化可辩别。

24.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5.PM2.52012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6.臭氧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27.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28.重金属污染:一般把密度在4.5 g·cm3(5 g·cm3)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29.原子经济利用率: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全部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30.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31.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32.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其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它是人类的后续新能源,具有高效、使用方便、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33.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的现象。由于大风吹蚀、流水浸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是沙漠化。

34.雾霾: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

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

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责任编辑:)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