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化学课本53页上指出:“如果生成物中有沉淀或者气体产生,一般应该用↑号或者↓号表示出来”。并举例:
2KClO32KCl + 3O2↑,CuSO4 + 2NaOH== Na2SO4 + Cu(OH)2↓
但是,在196页盐跟金属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如CuSO4 + Fe=FeSO4 + Cu,Hg(NO3)2 +Cu =Cu(NO3)2+H g,生成物中Cu和 Hg都是不溶于水的沉淀,但这里却没有“↓”。而在高中课本中出现例外就更多,如高一课本19页:Cl2+ 2 I-== 2Cl--+ I2,高二课本138页:CaC2 + 2H2O→ C2H2+Ca(OH)2,为了统一起见,我们对两个箭号的运用提出如下看法:
一、向上箭号的运用
1、举例CaCO3+2HCl ==CaCl2+CO2↑+ H2O,Na2CO3+2HCl == 2NaCl + CO2↑ + H2O
分析生成物是气体,与反应物状态不同,从溶液里生成,在气体的化学式的右边应用向上的箭号来表示。
2.举例CaCO3CaO +CO2↑,NH4HCO3NH3↑+ CO2↑+ H2O,2NaNO32NaNO2 +O2↑
分析反应物是固体,生成的气体能脱离反应体系,应在这些气体右边标上箭号。
3、举例4FeS2+11O2== 2Fe2O3+8SO2,2SO2+O22SO3
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气体,生成物的气体不能立即从反应体系分离,便不用箭号。
4.举例Na2S2O3+H2SO4(稀)==Na2SO4+S↓ + SO2+H2O,BaCl2+H2SO4== BaSO4↓+ 2HCl
Na2SO3(固体)+ H2SO4(较浓) == Na2SO4+SO2↑+ H2O,NaCl(固)+ H2SO4(浓) ==NaHSO4+ HCl↑
分析生成物是易溶于水的气体,要看反应体系里有无大量的水,如在稀溶液里的反应,则生成的气体不能迅速脱离反应体系,不用箭号;如在浓溶液里的反应,则有大量的气体生成,可用向上箭号。
5、举例NaHS + H2ONaCl + NaHS,NaHCO3+H2ONaOH + H2CO3,Al2S3+ 6H2O == 2Al(OH)3↓+ 3H2S ↑
分析水解不能进行到底的盐溶液,无气体放出,不用箭号。水解能进行到底的盐溶液,能产生气体应该用箭号。
总之,如果生成物是气体,而且与反物应状态不同,用向上的箭号标在该气体化学式的右边。
二、向下箭号的运用
1.举例CuSO4+Na2S ==CuS↓ + Na2SO4,FeCl3+3NaOH== Fe(OH)3↓ + 3NaCl
分析在溶液反应里,有难溶物质沉淀析出,用向下的箭号标在该难溶物质化学式的右边。
2.举例S + FeFeS,O2+ 2H2S2H2O + 2S,SO2+2H2S == 2H2O + 3S
分析不是在溶液里的反应,谈不上难溶物质析出,故在这些固态物质后面不用向下箭号。
3、举例制备澄清石灰水:CaO + H2O == Ca(OH)2,CaCl2+2NaOH == Ca(OH)2↓ +2NaCl,暂时硬水的软化:Mg(HCO3)2MgCO3↓+ CO2↑ + H2O
分析生成物是微溶物质,应以实验事实作为依据。当微溶物质处于溶解状态时,不要用向下的箭号表示;如微溶物质在溶液里是以沉淀析出的,应该用箭号来表示。
4、举例AgNO3+KI ==Ag I(胶体)+ KNO3,Na2SiO3+2HCl == 2NaCl + H2SiO3(胶体)
分析: 生成的难溶物质在溶液里形成了肢体;成为一种稳定的分散体系,不要用向下韵号。
5、举例FeCl3+3H2OFe(OH)3+3 HCl,SnCl2 + 2H2OSn(OH)Cl + 2HCl,2Al3++ 3CO32-+3H2O==2Al(OH)3↓ + 3CO2↑
分析: 水解不能进行到底的盐溶液,无沉淀生成,不用向下箭号。能水解到底的盐溶液,有沉淀生成,要用向下箭号。
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如果有难溶物质从溶液里沉淀析出,应用向下的箭号标在难溶物质化学式的右边。
综上所述,在化学反应里生成物是气体和难溶物质,而且与反应物状态不同,分别用向上和向下的箭号标在生成物化学式右边。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以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作为基础的,箭号的运用必须尊重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