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化学博览>化学历史>

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火药出自炼丹家之手,后为军事家所利用,得到发展和改进,于是先后出现了燃烧性火药和爆炸性火药。火药的发明大约在唐代中期,到唐代后期才开始应用于军事。  

    ① 古代火药的成分:中国古代早期火药的基本成分为硝石(硝酸钾)、硫黄和含碳物质。硝石的利用是火药发明的关键。中国在炼丹术和医药中利用硝石开始很早,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的医方中已有硝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提到汉初名医淳于意用硝石为药剂。炼丹术兴起后,硝石成为一种主要炼丹药剂。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就着重介绍了硝石在水溶液中对丹砂、雄黄、云母、石英等矿物的化学作用。  

    中国使用硫黄大约始于西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说它“能化金银铜铁奇物”,已知它能腐蚀各种金属。据《博物志》记载,当时所用硫黄是天然成块的,来自西域。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开始从焙烧黄铁矿制取绿矾的窑顶收集冷凝成液的硫黄,因此硫黄开始有了“矾石液”的名称。  

    ② 火药与炼丹术:炼丹术中有所谓“伏火法”。其实质为对硝石、雄黄、硫黄、草木药等物在共同火炼前的预处理方案,旨在先改变它们的易燃、易爆的剧烈性质。由此可见,在“伏火法”出现前,炼丹家对它们混合加热的燃爆危险性已有认识,而今人从伏火法中,正可由反面看出他们当时对火药成分和化学性质的认识以至火药的配方。唐代的《丹房镜源》中已有用炭使硝石伏火的方法;唐元和年间 (808)成书的《太上圣祖金丹秘诀》所载“伏火矾法”前一部分为“伏硫黄方”,此方的配伍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火药方。其伏火操作中已包括许多防范爆炸的措施,表明作者已确知硝、硫、炭三物混合点燃的危险性。这时原始火药已经有可能出现。  

    ③ 古代火药的应用:火药应用于军事,约始自唐末。宋人路振《九国志》记载:唐哀帝天佑元年 (904),郑攻豫章,曾以“发机飞火”烧了龙沙门。北宋许洞所撰《虎铃经》指出,郑的“飞火”即“火、火箭之类”。许洞所谓火即抛掷型火药球。但唐末使用火药、火器还很不普遍。直到宋初,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药武器仍属新式武器。  

    “火药”的名称及其正式配方最早见于北宋庆历四年(1040)曾公亮所撰《武经总要》,其中翔实记载了用于制作“毒药烟球”、“蒺藜火球”、“火”的火药方,它们都是属于燃烧性的。各配方中除焰硝、硫黄外,还掺入了易燃并冒浓烟的桐油、松脂、沥青、黄蜡、干漆,以及有剧毒的草乌头、砒霜、巴豆等物质。  

    约在南宋理宗年间(1224~1264),中国火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1253年蒙古大□蒙哥率军大举西侵,将中国火药、火器及其技术传到了西方。  

    明初人托名刘基所撰《火龙经》及明末茅元仪所撰《武备志》,先后详细地记载了南宋以来中国各种火药配方及各类火药武器,是研究中国火药史的重要文献。1637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一书中绘有地雷爆炸情景的插图。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