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题型突破>选择题>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一、近五年全国卷I、Ⅱ、Ⅲ选择题考点明细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二、有关化学与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技术类选择题

1、考点统计

传统文化:全国卷:近2年4考

化学与生活:全国卷:5年12考

2、考查内容

考查元素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学以致用能力

3、趋势

继续体现学科的价值引领。借助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古籍文献、经典诗词等有关的物质变化、反应类型、物质组成、实验操作、性质用途等

4.STSE解题“四步曲”(如右图)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5.解答STSE试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回归生活:掌握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维生素C的还原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区别。

(2)了解环保知识: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而非pH<7的降水;CO2既不会导致酸雨,也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3)了解社会热点:新冠病毒的消毒剂,酒精、次氯酸盐的不同消毒原理,新冠疫苗的保存,碳中和和碳达峰等。

(4)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如氯水的性质、漂白粉的作用、明矾净水原理、纯碱的工业制备等。

6、化学与传统文化解题思维模型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三、有关电化学类选择题

1、考点统计:全国卷5年14考

2、考查内容

原电池原理、原电池装置、电解池原理、金属腐蚀与防护、新型电池、正负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

3、趋势

选取科技前沿成果,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最新科技成果和新信息为载体,考查新型电池工作原理,以实际生产为载体考查电解池工作原理

4、答题模板:

Ⅰ、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

Ⅱ、判断两极

Ⅲ、分析电极反应

IV、对照选项

5、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Ⅰ、“放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①依据条件,指出参与负极和正极反应的物质,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转移电子的数目;

②根据守恒书写负极(或正极)反应式,特别应注意电极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共存。

Ⅱ、“充电”时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充电时的电极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

Ⅲ、判断溶液pH的变化:如果判断的是整个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总的化学方程式,生成或消耗酸碱的情况。如果判断的是某极区溶液pH的变化,就要分析这个极区的电极反应,生成或消耗H或OH的情况。

IV、离子交换膜的判断

第一步:明确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粒子。

第二步:结合题设信息,确定物质生成或消耗区域。

第三步:运用电化学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式,依据电中性原则,确定粒子的移动方向。第四步:依据粒子移动方向,判断离子交换膜类型。

四、有关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类选择题

1、考点统计:全国卷5年17考

2、考查内容

以原子结构、复杂框图为载体、考查位-构-性的关系及应用、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3、趋势

化学语言的运用和信息的整合能力,以新型物质的结构式、核反应、图表类为载体进考查

4、做题模板:“先推后判”;破题关键:“会背会推”

5、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Ⅰ、理论推断:

①原子结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相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Ⅱ、实验标志:

①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③溶液中盐与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与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相反。

⑤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负极大于正极。

Ⅲ、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IV、实验标志:

①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溶液中非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④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相反。

注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分解的难易程度与氢键无关。

V、化学键的判断:凡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氯化铝外)都是离子键,凡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铵盐外)都含共价键。A-A型共价键为非极性键,A-B型共价键为极性键.

VI、物质熔沸点的判断方法:

①看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②含有氢键的物质(物质中有O/N/F元素),熔沸点高

③相同类型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五、有关实验类选择题

1、考点统计:全国卷5年18考

2、考查内容

常见仪器的使用、装置的应用、实验基本操作、试剂的保存、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探究

3、趋势

知识为基、能力导向,探究类实验、教材实验深挖及拓展创新、大题小做

4、必备知识

(1)化学仪器上的“0”刻度

①滴定管:“0”刻度在上面。

②量筒:无“0”刻度。

③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④容量瓶、移液管等只有一个标示容积的刻度,没有零刻度。

(2)注意几种定量仪器的精确度:

滴定管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2位,量筒、托盘天平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1位,广泛pH试纸的读数为整数。

(3)易被忽略的实验操作的“第一步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体抽取、气体性质验证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

②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瓶塞的玻璃仪器。

③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④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某些气体时先润湿,但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

⑤调零——托盘天平的使用。

⑥取样,溶解——用化学方法检验、鉴别固体物质。

(4)容易忽视的4个实验安全问题:

①有毒气体的尾气必须处理。通常将H2S、SO2、Cl2、NO2等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

②易爆气体如H2、CO、CH4、C2H4、C2H2等在点燃之前必须要验纯。

③用H2、CO还原CuO、Fe2O3等实验时,应先通气,等体系内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若先加热后通气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实验完毕,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H2或CO。

④加热制取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应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发生装置而使发生装置破裂。

(5)化学实验中的九个先与后

①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等检验气体的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而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试纸润湿。

⑤做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盛装液体前要先用标准液润洗。

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溶解或稀释后的溶液要先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

⑦检验气体的先后顺序:一般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其他气体。

⑧气体除杂和干燥顺序:若用洗气装置除杂,一般除杂在前,干燥在后;若用加热装置除杂,一般干燥在前,除杂在后。

⑨做证明淀粉水解的实验时,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前,要先加入NaOH,把溶液调节到碱性;做证明氯丙烷水解的实验时,应先加酸中和过量的碱,再加AgNO3溶液。

(6)分离(提纯)时的注意事项

①过滤时要用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且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②蒸馏时,冷却水从下口流入,从上口流出,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侧支管附近,最后面接收馏分的锥形瓶不能加塞子;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③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7)不同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

①“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②“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③“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④“气+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六、有关电解质溶液类选择题

1、考点统计:全国卷5年9考

2、考查内容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应用、滴定曲线和分布分数曲线的应用、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等。

4、趋势:考查对图表、图像中信息的提取、整合,模型运用,对数图像、双纵轴图像、微粒的分布分数图像等

5、必备知识

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微弱、平衡、守恒,即溶液中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且都是微弱的(水解相互促进反应除外),微粒浓度之间存在守恒关系。

弱酸稀释时pH变化小;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的程度增大,越稀,盐类的水解的程度增大。

(6)关键能力:巧抓“五点”,突破微粒浓度关系

①抓反应“起始”点,判断酸性或碱性的强弱。

②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③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的酸碱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④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⑤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七、有关有机化学类选择题

(一)考点统计:全国卷5年17考

(二)考查内容

分子式、类别、结构、官能团性质、反应类型、共面共线、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

(三)趋势

价值导向。以中医药物质成分的结构、有机合成为载体,考查经典考点

(四)必备知识

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

(1)取代反应特点:有上有下

(2)加成反应特点:只上不下

(3)消去反应特点:只下不上

类型:包括卤代、硝化磺化、水解、酯化等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常用试剂:H2、X2(卤素)、HX、HCN、H2O等。

类型: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消去。

(4)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5)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有机反应中的“H2

H2在有机反应中总是“扮演”加成试剂的角色,能与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苯环、醛基—CHO和酮基—CO—中的碳氧双键(羰基)以及碳氮双键和三键(C=N、C≡N)等发生加成反应。

3.烃的羟基衍生物比较


CH3CH2OH

高考化学选择题备考策略与方法指导

CH3COOH

与Na反应

与NaOH反应

不能

与NaHCO3反应

不能

不能

与Na2CO3反应

不能

4.有关官能团性质的规律方法、易混、易错点

(1)注意苯环的结构与六元环的区别,不要看到含双键的六元环就认为是苯环。

(2)蛋白质发生盐析是物理变化,可逆;蛋白质发生变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

(3)氧化反应包括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催化氧化反应和燃烧反应等。

(4)不是所有的碳氧双键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如酯和羧酸中的碳氧双键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5)苯、液态烷烃等不能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是能够发生萃取(物理变化)而使溴水层褪色。

(6)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类,还可能是:葡萄糖、麦芽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等。

5.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6.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

7.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内容:

(1)甲基乙基都是1种,丙基(C3H7—)有2种,丁基(C4H9—)有4种,戊基(C5H11—)有8种。

C3H6AA型有4种,C3H6AB有5种,C4H8AA有9种,C4H8AB有12种.

(2)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有3种,苯环上有三个相同的取代基有3种,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且两同一不同有6种,苯环上有三个不同的取代基有10种,苯环上有四个不同的取代基有30种。

C7H8O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酚类3种,醇1种,醚1种,共5种。

(3)C4H8O2的酯有4种,羧酸类有2种,即含-OH又含-CHO的有5种,含六元环的1种。C5H10O2的酯有9种,羧酸类有4种,即含-OH又含-CHO的有12种。

C5H10O2水解后的羧酸和醇重新组合形成的酯有5╳8=40种

8、根据有机物的特殊反应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官能团种类

试剂与条件

判断依据

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

溴水

橙红色退去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退去

卤素原子

NaOH溶液,加热,AgNO3溶液和稀硝酸

有沉淀产生

醇羟基

有H2放出

酚羟基

FeCl3溶液

显紫色

浓溴水

有白色沉淀产生

羧基

NaHCO3溶液

有CO2气体放出

醛基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银镜生成

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酯基

NaOH与酚酞的混合物,加热

红色退去

八、新情境类选择题

(一)考点统计:全国卷近2年4考

(二)考查内容:以反应历程、机理图像为载体,考查反应原理、反应热、活化能

(三)趋势:

通过新颖的信息呈现形式,考查对关键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整合运用能力。化学原理综合、结合科技前沿或新信息进行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化学计量、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等

(四)必备知识:

(1)催化原理: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活化能是能量,活化能高,反应的难度大,反应速率慢。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了有效碰撞的的次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2)理想催化剂的特性:选择性(是指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能够同时发生多个反应情况下,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的比率,酶的选择性极高)。

(3)选择反应温度依据之一:在选择某反应的温度时,首先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4)催化剂中毒:由于某些物质(反应原料中带入的杂质、催化剂自身的某些杂质、反应产物或副产物)的作用而使催化活性衰退或丧失的现象。

(5)催化剂影响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而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可缩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

在平衡前,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注意不是平衡转化率

(6)周期表中催化剂寻找区域:过渡元素区。

中学中常用的催化剂:酶是蛋白质,也是催化剂。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矾、铁触媒、铂铑催化剂、Ni、Cu,浓硫酸、稀硫酸。

(7)教材研究催化剂的三个实验:

①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除了二氧化锰之外,还可以用FeCl3、CuSO4溶液等。

②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生成的Mn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褪色速率会突然加快,是易被忽视的自催化反应,要想观察到褪色现象,草酸必须过量。

③淀粉水解实验,酶的催化条件温和而高效。

(责任编辑:)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