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若干问题集的解答
时间:2005-12-13 06:53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作者:童建军 点击:次 所属专题: 胶体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 是不是所有的胶体的胶力都带电荷?是不是所有的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
答胶体分散系中的分散粒子(胶粒、大分子)在与分散剂(如水)接触的界面中,由于发生电离、离子吸附或离子等作用,使的分散质粒子的表面或带正电,或者带负电。如当用硝酸盐和碘化钾制备碘化银胶体时,若硝酸银过量,则所得的胶粒表面由于吸附了过量的银离子而带正电荷:若碘化钾过量,则胶粒由于吸附过量的碘离子而带负电荷。对于可能发现电离的大分子的溶胶来说,胶粒带电主要是其本身发生电离引起的。例如:蛋白质分子,当它的羧基或胺基在水中离解成——COO-或——NH3+时,整个大分子就带负电荷,当介质的pH较低时,蛋白质分子一般带正电,当pH较高时,则带负电荷,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为零时,则不带电。而淀粉大分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带电荷。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胶体的胶粒都带电荷。因此也不是所有的胶体都能发现电泳现象。
2. 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总类,离子强度以及pH、温度和所加的电压等。
3. 为什么带负电池的胶粒的总类比带正电的胶粒的总类多?
答:实验表明,凡是与溶胶粒子中某一组成相同的离子则优先被吸附。在没有与溶胶粒子组成相同的离子存在时,则胶粒一般先吸附水化能力较弱的阴离子,而使水化能力较强的阴离子留在溶液中,所以通常在带负电荷的胶粒居多。
4. 胶体发生电泳时,胶体向一极移动,这样会不会导致胶体的凝聚?
答:胶体发生电泳时中带电的胶粒的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电泳时仅仅改变是胶粒之间的距离,而没有消除胶粒上的电荷,因此,胶体的电泳不会导致胶体的凝聚。
5. 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发生的散射现象,散射现象怎么一回事?
答;当光通过不均匀媒介质悬浮的颗粒或分子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到各个不同方向去,称之为光的散射。如太阳光束射到地球表面时必须穿过大气层,因此阳光要受到空气分子和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的尘埃粒子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和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也就是说,波长越短的光,越多的被散射。
阳光经过在气层时,其短波部分,如蓝光和紫光较多的被散射掉,透过大气层而射到地面上的阳光中波长较的黄光和红光的成份更多一些。所以没有射向地面而从空中穿过的阳光,它在蓝紫色部分被散射到地面,而使天空呈现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是因为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了大气层要远比中午时厚的多,所以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等几乎全部被散射掉。而剩下波长较长的黄光和红光到达观察者
6. 是不是只有胶体才发生丁达尔效应?
答:并不是这样。1869年丁达尔发现,让一束平行的光通过胶体,则从侧面(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光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除了胶体以外,其他分散体系也人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远不如胶体明显。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7. 碳酸钙、硫酸钡等物质能不能控制形成胶体?
答:学者维伊曼用将近200多种化合物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任何典型的晶体物质都可以用降低其溶解度或选用适当分散介质而制成溶胶(例如把氯化钠分散在笨中就可以形成溶胶)。由此,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胶体只是物质以一定分散程度而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固定状态。也就是说,碳酸钙、硫酸钡等物质如果控制好条件,则可形成胶体。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