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必修一>氯与卤族>注解与辨疑8>

褪色=漂白?

 

向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中滴加氯水,发现溶液变蓝色,当当滴加氯水过量时,混合液由蓝色褪为无色,褪色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学生深信不疑的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这是一个令很多学生都模糊的问题。要清楚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总结一下漂白和褪色的有关知识。

中学有关漂白的情况分三种类型:

1、强氧化性漂白

这类漂白的实质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活性氧原子存在的阶段,氧原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例如,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氧气的形成过程中是先形成氧原子,再由氧原子形成氧气分子,在氧原子阶段,由于其活泼性很强能将有机色质氧化为无色物质。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褪去的颜色也就无法恢复。过氧化钠、过氧化氢、臭氧、浓硝酸都是因为类似原因而具有漂白性。(通常情况下由于浓硝酸具有强腐蚀性,因此一般不利用浓硝酸的漂白性。)

2、发生化合反应

这类漂白的代表物质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溶解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跟某些有色的有机物直接结合生成无色化合物。例如,把二氧化硫通入酸性品红溶液里,溶液颜色就由红色变为无色,这个反应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品红的结构里有一个发色团,该发色团遇到亚硫酸时,生成无色化合物,这种无色化合物不稳定,遇热时又分解为发色团。这种原因造成的褪色,在一定的情况下颜色可以恢复。

3、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由于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它能选择地吸收有色有毒的微粒,这是一个物理作用。例如,制糖的时候可利用活性炭来除去糖里面的色素,由红糖变为白糖。

褪色一般指的是颜色变浅或者有色变为无色,有色的有机物可以褪色,有色的无机物同样也可以褪色。

漂白的对象是有机物,无机物哪怕褪色也不是漂白作用。例如: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溶液紫色褪去。这不能说是过氧化氢的漂白性,由于褪色的对象是无机物,在该反应中过氧化氢所体现的是还原性。

现在我们来分析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Cl2 + 2KI = 2KCl + I2  (淀粉遇碘变蓝色)

6H2O + 5Cl2 + I2 = 2HIO3 + 10HCl

从反应看,褪色并不是淀粉这种有机物发生反应而是由于碘分子被转化为碘酸根离子,使蓝色消失。因此这种褪色并不是次氯酸的漂白作用,所体现的应当是碘分子的还原性和氯气的氧化性。

   综上所述,漂白一般都最终使溶液褪色,但褪色不一定是漂白作用。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