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学习指导>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首先,欢迎各位老师来到藁城市第一中学,感谢娄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今天要向大家汇报的是我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坐在这里我感觉很紧张,不知道还能不能给大家说清楚我的意思。

二轮复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力飞跃的关键时期。

我在二轮复习中的基本思路是:

一、二轮复习备考的基本思路

1.知识点的完善化

教材在编写时是把某些同一知识分散到不同的章节中,或者先给出一个浅显易懂但不全面的知识(如燃烧概念),以后再去完善,这就决定了某一章节的知识(或初始知识)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高三复习中,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使之较为完善。

例如,苯酚的化学性质,在“苯酚”这一节中显性的有3条,隐性的有1条,再通过对苯酚的结构进行分析,又可知苯酚应具有苯和醇的某些化学性质。因此,在复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至少完善为:①酸性②取代反应③显色反应④氧化反应⑤还原性⑥与Na的反应⑦酯化反应。

2.知识点的深化

知识的深化途径多种多样,例如:

a.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化

如不仅要提示复分解反应的形式规律——产物中要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或由强酸制弱酸,由溶解度大的物质生成溶解度小的物质,还要提示其本质规律———向离子浓度小的反应方向进行。

b.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深化

如由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Cl2这一个别反应,可推广到用含-1价的氯的化合物与强氧化剂反应,或用高价态氯的化合物与还原剂反应,来制取Cl2的一般思路。

c.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化

如工业制HNO3,从理论上讲既可以按“N2→NO→NO2→HNO3这一反应途径制取,又可按“N2→NH3→NO→NO2→HNO3这一反应途径制取,但在实际生产中不采用前者,原因是由N2制NO耗电高、效率低,成本很高。

3.知识的集成化

具体做法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如把有漂白性的物质、常见的气体、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等进行集成。

4.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的系统化是根据某种属性(或关系),将一些零碎的、分散的、孤立的知识,变成全面的、集中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的过程。高三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例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构建两个知识系统,一是知识点系统,另一个是知识主线系统。

    知识主线系统:

   (1)非金属: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

   (2)金属: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在去年采取了专题复习的方法,这样做我有三点想法:①一轮的时候就可以按照知识块进行复习;②好多知识块的知识量太大,难以面面俱到,也不用面面俱到,好多有经验的老师,也是该舍则舍,不如一不做二不休,采用专题复习的方法;③学生说,我们化学是披着理科外衣的问题,因为知识过于零碎,专题复习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专题强化训练

1.选取专题的原则:(1)课本中重点知识的系统化;(2)近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内容;(3)高考中的必考题型;(4)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系统介绍;(5)复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弱点。

2.几种课型的具体操作

(1)题型专题:

在题型专题中我要对大家说的是:

a.以题为骨干,以内容、方法、思想为血肉。一定要让学生把头抬起来:专题复习成功与否,选题

是关键

①选题的原则:难度适宜,重点突出,主线明确,层次感强,题型灵活,小型而综合。

②习题来源:①教材;②历届高考题和试测题;③第一阶段复习中学生的错题;④原创题;⑤多重组合题;⑥题海中的新颖题。

b.不读题,培养学生自主审题能力。审题不慎、急于求成、考虑不周是部分考生解题出现的通病,因此在例题讲解时要让学生自己审题,暴露问题,再加以指导。

c.注重方法、思想的升级,为一般方法、思路贴上标签。有的题目虽然学生也能自己做出来,当若能正确合理的分类,将有利于学生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检索。

d.重视方法的推广和普及,将一种题型的解决方法推广到其它题型。

e.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由易到难,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

f.重视质量,不强求数量。化学题是无数的,但题型是无限的,化学思想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的目标是:会做一道题,解决一类题。

存在问题:容易两级分化。

(2)知识专题:

a.以题代点,不打预防针。先让学生做题暴露问题,集体讨论,修正反馈。

b.不搞压缩饼干,能由学生总结、归纳的一定让学生自己来。

存在问题:

a.适合理论复习,元素化合物不好操作。

b.知识的总结容易被学生忽略,更难以面面俱到,尤其是一些细节。

d.例题难找,要有概括性,不能太难,否则容易喧宾夺主。

(3)讲评专题:

a.评讲前认真分析、记录,确定讲解重点,精确到选项,寻找最佳评讲方法。

b.要善于“借题发挥”,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同时还重视介绍解题者运用哪些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才完成知识的迁移。

c. 延伸性讲评旨在帮助学生透过具体试题的解答,突破原有试题的狭小范围,开拓外延,探求一般规律。总的原则还是:做对一道题,掌握一类题。

d. 还要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讲评,通过学生自己的“讲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从每年高考阅卷点反馈的信息看,学生文字表达依旧差强人意,不仅缺乏化学素养,而且文字表达差,特别是每年高考的实验题更能暴露出这一点。

一般思路是:提出问题→学生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学生说题→暴露问题→教师点拨归纳→拓展强化。

存在争论:

时间的分配。我们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想把每道题说到,其实这更多的是为了一种心理的安慰:反正我讲完了!可这样做了我们真的可以放松了吗?最后学生还是错,于是我们真正得到的是失落、牢骚、委屈!

我觉得老师们可以试一试,不一定每次讲评都做的很大,就比如讲一张试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把试卷上的题分类讲解,其实每个角度都是一个小小的专题,讲透了一道题,其它完全可以一带而过。这样做反而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

(4)重点物质专题:

围绕重要物质的性质进行习题的筛选与解题方法的归类总结。

重点是选好物质,照顾全面。

3.专题的来源

(1)外出听课学习。六中(水)、正中(压强)、二中李焱(分类)。听课听优点,找启发。

(2)本校听课。老教师经验丰富,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一针见血的系统的见解,比较起来我们搞得东西往往有“花拳秀腿”的嫌疑,我们可以以老教师的见解为启发,加上自己的理解再做大,做完整,实在不行就按老教师的讲。所以我也建议一些比我还要年轻的教师多听课,多请教,当然也要帮老教师做些事务性的事情,也算尽自己的一点力,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的。

(3)报刊杂志。考试报、学习方法报都有一些不错的文章。

(4)网络。一个人搞发明创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样,人们研究高考这么多年,只要你想到的专题,别人肯定都搞过了,所以我们一定想方设法收集别人的东西,融合自己的思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回头看看

 学习、思考、灵活

困惑:

灵活与次序:学生喜欢按部就班,更有可预见性,可把握性。

方法与时间:无论是讨论、归纳、探究总是与时间有些冲突,把握最佳结合点很难,我采用分时间断进行的方法。

质量与成绩:方法和思想不是万能的,好多问题都离不开高强度的重复,这是最朴实、最安全的方法。

从根本上讲,以上问题都是一个“安全感”的问题,都说教师最安逸的群体,其实教师是安全感最缺乏的群体,放学了想着班里的事情,今晚想着明天的课,一年到头的忙,有了时间都不知道做什么,这样还有人还叫我们“教书匠”,更严重的,自己的努力要别人的考试成绩体现,一年的工作要领导考评。想潇洒一些是不行的,有境界的都是老教师,有境界的年轻人,恐怕不好混。

 收获:

好心情:我们还缺乏成就感,年复一年都是一样的工作,生活圈子也很小,快乐和痛苦都来自工作,如果可以真正把自己的课当作自己的“作品”去雕刻,是可以换来好心情的。

思考使人进步:我感觉自己前年弄得一些东西,很好笑,假如又是一次高三呢?恐怕我也会和在座的一些前辈一样认为,我刚才讲的好多东西都很好笑,但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确实是一种进步。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