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有机化学基础>高分子材料>常识与故事p>

保鲜膜何以保鲜?

       食品与人体一样,每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都有一个走向“衰老”的过程,果蔬会脱水、肉类会腐烂、加工成品会霉变。为了减缓食品的这种“衰老”进程,延长保质期,各种贮藏技术如冷藏、真空、热处理等被广泛应用。保鲜膜是其中最为简便、常用的一种保鲜方法。

一、保鲜膜何以保鲜?

       保鲜膜都有适度的透气性和不透湿性,用不同材质做成的保鲜膜包裹在食品外面,一则可以调节被保鲜品周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二则可以保持袋内水分含量,防止食品内的水分流失;第三可以阻隔空气中的灰尘,减少病菌的传染,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二、保鲜膜,能保几成鲜?

       食品保鲜膜对菜肴(蔬菜)的营养究竟有无保护作用呢?有关人员做了以下试验:将新鲜蔬菜,如西红柿、刀豆、冬瓜、辣椒、黄瓜、韭黄、莴苣等,按家庭普通方法加工,经洗、切后晾干,再倒入油锅中炒熟,分盛两碗,一碗加盖保鲜膜,另一碗则不用,同时放入冰箱。分别在6小时和24小时后取出,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检测结果很有意思。

     1.菜热时,勿盖保鲜膜 

      当菜热的时候即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持蔬菜中的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其损失。包菜不盖膜的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85%,而盖膜的为71%;花菜不盖膜的为97%,盖膜的仅为58%。其他如青菜等也有类似的结果。由此可以认为,必须等蔬菜完全冷却以后,再盖保鲜膜,才能起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不能在刚起锅的菜肴上立即盖膜。

     2.保鲜膜确有作用

      将在冰箱中放置6小时的加盖保鲜膜和不加盖膜的蔬菜进行比较(即中午菜放到晚上吃),发现加盖保鲜膜的蔬菜确实起到了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如100克不盖保鲜膜的西红柿,其维生素C的含量为19毫克,而加盖膜的为22毫克;100毫克冬瓜含维生素C分别为25和30毫克;白萝卜则分别为25和27毫克。生梨100克的维生素C含量为3毫克左右,因此保鲜膜所保护的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多吃了一个生梨。保鲜膜对青椒的作用更大,每100克青椒盖膜与不盖膜分别含维生素C59和66毫克,相当于多吃一个大桃子的维生素C。因此在烹饪后蔬菜上加盖保鲜膜,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

      3.超过一天,保鲜要因"菜"而异

         当把盖有食物保鲜膜的实验延长到24小时,其结果与6小时的又有所不同,它对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因"菜"而异。譬如,100毫克加盖保鲜膜的韭黄,其维生素C含量比不加盖的要多1.33毫克,莴苣叶多1.92毫克,这些结果同6小时的结果相似。但有些蔬菜却大相径庭,如100克刀豆盖膜贮存24小时后,维生素C反而减少1.5毫克,萝卜减少3.4毫克。更有甚者,100克黄瓜竟减少了3.8毫克,也就是说,一碗盖膜的黄瓜在冰箱中存放一天一夜后,其维生素C的损失量相当于吃了5个苹果。

        众所周知,维生素C是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一类营养素,其需要量之大在各种维生素中名列榜首。蔬菜和水果是人体摄取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一日三餐中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摄入对人体来讲,尤其重要。因此,必须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才能有效地保证人体每天正常的维生素C摄入。正确合理地使用保鲜膜,可帮您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劣质保鲜膜及其危害

        如果制作保鲜膜时所使用的原料不符合健康产品的生产规定,劣质原料中的有害成分也有可能渗入食品内或与食品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不但不能对食品起到保鲜的作用,反而使健康食品变成有害食品。最近常提到的PVC就是保鲜膜的制作原料之一———聚氯乙烯。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保鲜膜主要由三种原料加工而成:第一种是聚乙烯,简称PE,超市里销售的家庭用保鲜膜多是由聚乙烯构成;第二种是聚氯乙烯,简称PVC,常被用来在超市中包装熟食、蔬菜、水果、面包、糕点、半成品等;第三种是聚偏二氯乙烯,简称PVDC,主要用于一些熟食、火腿等的包装。

        在这三种原料中,由于PE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不添加任何增塑剂,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而PVC和PVDC中由于含有氯,因此被认为存在着健康隐患。其中PVDC由于价格较高,制膜工艺技术难度大,因此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生产的保鲜膜较少。相对来说,PVC却在家庭和超市中被广泛应用。聚氯乙烯是由大量氯乙烯单体在高压下加入加工助剂聚合而成的薄膜。由于PVC是一种硬塑料,所以要将它拉成透明柔软的保鲜膜,必须要加入大量的增塑剂。

       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PVC保鲜膜大多是以DEHA为增塑剂,DEHA是一种添加在合成树脂材料中可增加产品柔韧性及弹性的物质,在PVC保鲜膜中含量约为40%-50%;另外,还有一种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增塑剂,但是DOP比DEHA的价格要高出许多,所以不常用。

        PVC本身是一种超稳定化合物,无毒无害。但是在PVC生产的食品包装品中,却含有未参与聚合的游离氯乙烯单体,大量动物试验和人体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氯乙烯可诱发肝癌、肺癌、胃癌、淋巴癌,并能引起动物及人体染色体异常,因此,国际肿瘤研究中心(IARC)将其划分为一类致癌物。

        此外,生产PVC保鲜膜时所使用的增塑剂DEHA可在常温下从保鲜膜中释放并渗入到食物中,尤其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肉制品的相溶性较强。

        在加热食品时,保鲜膜中的DEHA也会加速释放。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将DEHA划分为三类致癌物。DEHA不但会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会造成内分泌功能的紊乱,降低男性生殖功能,甚至引发精神疾病。

        除以上所提的加工助剂外,食品包装薄膜加工过程中还根据不同需要加入抗静电剂、爽滑和抗粘连剂、增刚剂、热稳定剂、抗氧剂、阻隔剂等,以保证薄膜的透明性、柔韧性、抗氧化性等性能。但是,这些加工助剂都是由不同结构的化学物质组成,长期使用会在人体内逐步蓄积,产生轻重不等的毒副作用或引发相关疾病。

四、辨别材质的几个方法

        选购安全的保鲜膜一般有三种方法,即“一看二摸三烧”。

        “看”:有没有产品说明,如果打着PE保鲜膜或者聚乙烯保鲜膜,就可以放心地使用。PE材质的透明性较差,而且颜色发白,被覆盖食物模糊不清;PVC材质的光泽度好,看上去清晰透彻,如同透过玻璃一样。

        “摸”:PVC保鲜膜透明度和黏性较好,用手揉搓以后不好展开,容易粘在手上。PE材质的较为柔软,但韧性较差,拉伸后可断裂。

         “烧”:PE保鲜膜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离开火源也不会熄灭,有滴油现象,并且没有刺鼻的异味。而PVC保鲜膜由于含有氯元素,用火点燃后火焰呈黄绿色,没有滴油现象,离开火源后会熄灭,而且有强烈刺鼻的异味。

          有关专家表示,不论是PVC还是PE保鲜膜,消费者依靠肉眼和触感是无法把它们分辨开来的。消费者只能依靠保鲜膜包装上关于材质的标注来判断。

        虽然有的保鲜膜在制作时符合国际安全标准,表面上看来是安全无毒的,但是由于部分有害物质像DEHA具有遇热、遇油加速释放的特点。

五、正确使用很重要

       1.避免接触。在器皿上面覆盖保鲜膜,不要装满以免碰到食物,尤其是肉类等脂肪含量较高的食品。

       2.掌握温度。注意保鲜膜加热所能承受的温度,严格按照品牌上面标注的温度加热或者选择耐热更好的保鲜膜。 

       3.容器替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很多替代品都能代替保鲜膜,比如陶瓷或玻璃容器等,这类替代品具有安全无毒、耐油脂特点,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