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时间:2016-01-12 11:53 来源:未知 作者:爱莉 点击:次 所属专题: 诺贝尔化学奖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8日下午5点45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Roger Y. Tsien(钱永健,钱学森的堂侄)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该奖项。人们之前对该奖项的预测成为现实。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奖励的是对GFP的原初发现以及一系列的重要发展,这些发展已经作为标记工具在生物科学中使用。通过DNA技术,研究人员现在能够将GFP和其他有趣但却不可见的蛋白联系起来。发光标记使科学家能够观察蛋白的运动、位置以及相互作用。
绿色荧光蛋白于1962年首次在Aequorea victoria(一种随北美西海岸洋流漂移的水母)中被观察到。从那时开始,它就成为当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GFP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已经发展出多种方法来观察先前不可见的过程,比如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癌细胞如何进行扩散。
数万种不同的蛋白存在于活有机体内,控制着重要化学过程的微小细节。如果这一蛋白机器出现故障,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这就是为什么生物科学如此急切地要描绘出身体中不同蛋白的功能。
在GFP的帮助下,研究人员也可以跟踪研究多种不同细胞的命运,比如阿尔海默氏症中神经细胞的损伤,或者一个正在发育的胚胎的胰腺,如何创造出产胰岛素的β细胞。在一项独特的研究中,科学家用各种颜色成功标记了小鼠大脑中的不同神经细胞。
获奖三位科学家分别的贡献如下:
下村修首次从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出GFP。他发现该蛋白在紫外线下会发出明亮的绿光。
Martin Chalfie证明了GFP作为多种生物学现象的发光遗传标记的价值。在最初的一项实验中,他用GFP使秀丽隐杆线虫的6个单独细胞有了颜色。
钱永健的主要贡献在于让人们理解了GFP发出荧光的机制。同时,他拓展出绿色之外的可用于标记的其他颜色,从而使科学家能够对各种蛋白和细胞施以不同的色彩。这一切,令在同一时间跟踪多个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成为现实。
下村修,1928年生于日本京都,1960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MBL)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名誉退休教授。Martin Chalfie,1947年出生,成长于美国芝加哥,1977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据悉,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