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学习指导>考前复习>

高考状元自由复习心得

   离高考一两个月时,复习便应进入“冲刺阶段”。这一阶段应如何进行复习呢?我们也看看原来的几位同学是怎么做的?

   心得之一:朱寒卉同学,谈了她的看法:这时不能再沉迷于题海之中,最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把课本、笔记、做过的试卷和各种复习资料看一遍,在脑子里把所学知识整理一遍,使这些知识互相联系沟通,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同时可以着手把《考试说明》中的每个考查点过一遍,一面复习一面完成相应的练习,找出自己的差距。”

    朱寒卉还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这一阶段不宜一味只搞自己的一套,最好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老师的总复习课一般是讲得很有质量的。

    第二,这一两个月当然也可以自己做一些模拟题,但量不要多,7套足矣,且一定要认真地去做,如同真正高考那样去做。

    第三,.把一年来的作文翻阅一遍,并针对当前社会热点,精读各类范文数十篇,大体记住其立意、框架。

    心得之二:汪丹同学 则特别强调,在这时更需要耐心和踏实。她说:在最后的一两个月中,大的知识块和基本概念已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往往在一些小知识点上还有不少漏洞和缺陷。如果对这些小失误不加以弥补的话,学习的堤防往往就在这些地方被攻破。要发现这些小不足(如外语单词和语法,文科学科的记忆,基本概念的理解等),就要耐心地蹲下身去,一寸一寸搜索,找到以后再耐心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我的体会是,这些小不足是很不容易被发现的,除非耐心、踏实。

    心得之三:易足华同学 说,这时应重点看课本目录!她说:“最后这段时间就要提纲挈领,去粗取精。比如说拿着物理书看着目录把每个章节的内容回顾一下,包括一些相关内容,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然后总结出最核心的东西,列成一张很简明的表。在这个过程中,学过的知识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重现,有不清楚的东西立即看书。在我个人看来,这种方法甚佳。”

    心得之四:肖潇同学 则说,考前一个月,他已不再做题了,只看以前的卷子。他说:  “考前一个多月,我基本不再做什么新题.只是每天看一些做过的模拟卷,认真看一遍,尤其是要看过去的错题,想一想当时为什么错了,然后就把试卷扔掉。当别人为不断地做题苦恼、烦躁时,我却笑看手中的卷子一天天变薄,知道自己掌握得越来越多,底气十足。”

    心得之五:景亮同学 则说:“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重视基础,重视错题远比死钻偏题怪题有价值。”“这一个月,学会自己在错误中寻找漏洞,也是提高的关键。”

    心得之六:张飞同学 则说,在考前一两个月,应加紧进行正式的套题训练,即不再做一章一节的复习,而是大量去做高考模拟题。他提出,这时应注意几点:一是要精选试题,如今各科模拟题很多,不少是商家拼凑的,质量不高,一定要注意。切忌滥选资料,误时误人;二是要进行计时,打分;三是每科应不少于20套题。

    心得之七:刘菲同学 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放松。每天都要看看书,温习一下笔记,回忆一下各种方法。    ’

    心得之八:王燕群同学 的建议是:这段时间不妨多读点报刊杂志,因为平时没时间看,而高考的内容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心得之九:周慧琳同学 的建议是: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再去做一些“高、精、尖”的题目,因为如果做出来了还好,一旦不会做。将给你的应试心理带来不利影响。也不要幻想这么十几二十天,知识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李智娟同学的经历,似乎就是一个例证。她说,考前学校停课自习时,老师都说不要做题了。看看课本就行了,但她却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看那些“简单”的教科书,只是拼命做题,尤其是做那些自己以前做不出来的难题。结果发现自己好像什么也不会了,自信心垮得一塌糊涂。她总是不停地问自己:你还有那么多题不会做,怎么办?晚上做梦,都是高考试卷上的题全不会……当然,最后她考了579分。可要知道。几次统考,她都在600分左右,老师都不相信她只考了579分,尤其是数学老师,对她的数学115分的成绩感到不能接受!

    心得之十:梁志伟同学,除了也建议此时不要再做难题,以免影响信心外。还提出另外两点具体建议:

    一是应多走走,散散心。晚上10点左右就睡,尽量把兴奋点提到上午8、9点,与高考同步。

    二是化学、外语千万不能放下,因为这两科稍有放松便可因遗忘或记忆不准确而骤降十多分。

    心得之十一:张昭同学,则用“三个调整”来概括自由复习时间。第一个“调整”是调整生物钟,这就不详谈了;第二个“调整”,是调整心态,主要是每天听听音乐,看看闲书,让过分紧张的神经松一松;第三个“调整”,是调整学习内容,主要是看以前的复习笔记,做过的题和自己的总结,再确定一下考试时的时间分配,遇到难题时的策略等。

    心得之十二:曾飞同学则说,这段时间索性与高考3天的安排同步,也是一个好办法。他说:“5月下旬,学生放假3天至高考前一个星期。这应该说是学校的一个大胆而开明的举措,把剩余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掌握。在家中,我进入自我设计的高考实战练习。时间与高考同步,题型模仿高考,努力提高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科目的感觉和适应能力。最后的结果证明,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例如,数学成绩平时虽然不错,但感觉最好的时间却是在晚上7点至9点,在上午9点半左右则状态一般。为了克服,每天9点半至11点半做标准试题,从而调整了状态,在高考中应该说进人了比较不错的状态,取得了单科139分的成绩。”

    在“二统”或“三统”后,大多有两至三周的相对自由复习时间。如何过好这最后的冲刺时光,对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上述他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太松了固然不好,太紧了也未必就好。他们大多主张,按部就班,专心致志才是最好的。看来,这里头还是有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