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要忽视笔记本与纠错本
时间:2014-07-02 19:59 来源:未知 作者:周四 点击:次 所属专题: 错题本 笔记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先说笔记本整理问题:
一、整理笔记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知识产生深刻有效的记忆,书写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特别是高中的同学们不要认为上课记笔记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样能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训练书写速度、学会条理清晰、整洁规范的表达思想,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因为考试最终是要学生去书写)。长久坚持去记笔记就会产生整体效益,是事半功倍而非事倍功半。这也在很多考入大学的成功学生得到证实。有条理清晰地整理过程,也是内化知识、克服难点,形成严密知识体系,提出问题的过程。而记笔记决不能是照抄老师讲课的流水帐,课堂上草记要点,课后整理、归纳、吸收、消化,突出重点难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的放矢的高效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对过程思考,提出问题,探究事由的来龙去脉,练就对待事情认真、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态度,也是养成教育和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整理笔记帮你备下第一手花钱买不到的复习材料
“最烂的笔头也强于最好的记忆”,就是指人们要不断地积存点什么,作为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可见每天学习整理的必要性,它不仅帮自己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又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所要记的一定是你认为的重点、难点、热点、当今社会生活的焦点,非常适合于弥补自己相对的知识缺漏。只要能持之以恒,哪一学科都能形成较严密的知识网络。人的记忆强调必要的适时的重复,在搞阶段性复习或高三总复习时就会有纲可依,清心悦目省事得多。而买来的任何面向大众的复习资料都远远不及自己的有针对性笔记的效果好,这一点那些高考中发挥好且取得成功的同学深有感触。就像老师连续使用备课本,可以丢掉复习资料一样。
三、整理笔记是师生交流的最佳途径
笔记是反应学生心境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求认真、细致、条理、清晰、规范;是扎实有效,还是涂草应付?从中都能体现出来。教师则必须要定期地批阅并给予相应的批语,以鼓励为法宝,激发学生争取做得更好;还应不时地指出个别人存在问题,纠正其不足。很多同学以日期(日记形式)来整理笔记,并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学后札记),对教法、学法有所评述,教师阅来也深受启发。
四、整理笔记有助于深入过程,重视细节,把握语言的准确性
听会、看会不等于知识就是自己,目的是要会应用,书写的过程是将知识细化、条理的过程,消化理解知其所以然,就是通过这一环节来实现的。为什么有的学校、有的学科,题做得不少,时间用得很多,复习一遍又一遍最后却总是考不好?关键是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还须从学习认识问题的方法人手,从而“理”出思路、原理和过程。常记笔记就能克服“心知肚明难下笔”的局面,能言简意赅地表述问题,从各视角准确地回答问题,杜绝一看就会,一做则必有漏、误、失、繁、乱的现象。就不会在考试中因单位、量纲、比例关系、步骤不全而造成失分。
五、有助于学生修身养性,克服浮躁的情绪
很多同学学习凭一时的激情,一时热火朝天,一时懈怠冷清。养成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不仅保存完整知识结构的素材,而且敦促自己平心静气地去思、学、问。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使人激奋,学生一旦尝到整理笔记的甜头,他的自学能力就会加强,研究问题的层次也会不断地提高。由于整理笔记尊重了人的记忆规律,又使复习有据可依,当学生回头看着最细、最全的一手材料时,很容易接受和消化,必然带来好的学习效果。这样实质上是每天“逼迫”自己形成扎实有效的知识记忆和理解,防止少数同学学习一日曝而十日寒的不良习惯。
六、整理笔记有助于对认知过程的方法培养
学习过程就是方法积累的过程,平时较多地去发现问题,善于从中分类、对比、归纳、分析、推理,就会提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找到解答问题的小技巧、小规律、小经验。经验方法的积累是自学能力提高的前提,对比于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形式,就会反衬出自发整理笔记得到的是学法上的“渔”而非知识的“鱼”,是一个人解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学习方法得当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就能切人要害,又有思想上的激情、感悟和总结,就不愁学习效果会差。学习还不得法的学子们,请迅速促使自己建立起笔记本
再说纠错本
使用“纠错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很多高考状元的制胜法宝!
其实笔记本就含有纠错功能,对贪多求快的同学、记忆力好,表达能力强的高手,使用纠错本是符合学生特点的,相当于“简化的笔记本”。
平时喜欢使用笔记本的同学,在高三后期也转变为纠错本。纠错本是学生期末复习的最佳资料,相当于“掌上电脑”。所以学生课后要对本课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或者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顽固性错误;或是请教老师或是与同学讨论等渠道解决掉的,要将其整理在纠错本上。另外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老师同学点拔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通过自己的体会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以便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也以便于老师随便时抽查。
只有属于你自己的错题集才是最好的,因为每个人内化知识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模式都是有差别的。错题的产生,除了粗心以外,就是因为一些学生的思维结构与题目不相适应。纠错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化知识点、将解题思路转换成符合自己思维模式的过程,这样,纠错才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有些同学在整理纠错过程中贪多求全、有错必纠,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整理上,而考试前夕根本没有精力去回顾这么多的知识点。“纠错本”里应该是集结最不符合自己思维的易错题,而且“纠错本”的内容必须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整理、筛选。
一、“纠错本”的建立
首先是“纠错本”的大小应该能装进口袋,活页最佳,方便考前分类复习。便于增加或缩减或次序调整。
其次是“纠错本”的设计,要有自己的个性。可以将“纠错本”的每一页在写之前对折分成两部分(可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分割的比例),一栏用作收集错题,另一栏用作纠错。错题一栏中主要是用于记录原错题,可以将错题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纠错本上,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录在错题本上;纠错一栏主要用于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剖析错解反思错误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写出正确解答、注明注意事项和相关题以便举一反三),等等。用不同颜色注明为佳。错题与题之间最好不要太拥挤,方便今后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注释、反思或是心得等。高手要使用简化的“纠错本”:问题式或浓缩归纳、对比分散。
二、“纠错本”的管理
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探究、发现。绝对不能由教师全包或是代劳,教师平时分析错题,只要有意识地把纠错评议引向深处即可,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又能引导学生走出固有的认知“迷宫”。
每天记入纠错本的可以是练习或试卷中的错题、“潜错题”(结果没有错,但在做题过程中有点犹豫、有点迟疑、有点拿不准备的题目)、好题(平时要注意好题的积累)、有多种解法题的题目,或是一时想不到更好方法的题目。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错题,一定要在当天写进“纠错本”,一耽搁下来,十有八九就会忘记,那这个漏洞就又消失于汪洋题海。但如果过分纠错又不注意方法,只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在错题进入“纠错本”后,如何纠错就成为建立“纠错本”的关键。不能让学生把建立纠借本的过程简单地认为是订正的过程,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反思错误成因、去体验纠错过程,从中发现知识的漏洞或是解题思路不当等问题。最终达到消灭每一次错误!
教师进行解题评析时,会鼓励学生暴露错误思维,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评析的过程。另外也激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善于借鉴同伴方法的良好品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体验到自己的纠错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纠错,如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的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规范的步骤及小结等。
教师提醒学生在纠错栏中添加注释:分析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用红笔注明错误的归类—知识遗漏、思维定势、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还是心态问题。我喜欢使用口诀帮助学生纠错。
三、“纠错本”的使用
1.不同类型错误的不同纠错方法
知识疏漏造成的错误,要针对错误找到相应的知识要点写进纠错一栏中,要注明错误的原因:是由于“遗忘”还是“知识结构不完整”。这样在管理纠错本时可以更直观些,而且能引起重视,以免下次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2.经常阅读,学会在纠错本中“淘金”
“纠错本”的建立是基础,但正确运用好“纠错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学生要经常拿出“纠错本”浏览一下,折去纠错一栏,对着错题栏再做一遍,这样就会使“纠错本”真正发挥出其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型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这样还真正给自己减负—减少复习错误的机率也就减少了错题进本的麻烦。时间一长,如果是活页的,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抽去已经很有把握的部分,这样“纠错本”就会不断地变薄。当然不是活页的也可以在纸的边角上做上记号或是直接划去完全弄懂了的题目,也会一样变“薄”。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相互切磋,从同伴那里吸取教训
由于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同学课外要多多交流和切磋,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可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通过交流和切磋,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那么我提出的“五个一工程”就有了一个可操作的过程。即:写好每一个字、说好每有一句话、消灭每一次错误、每周一次检查一次笔记本、每周找老师说一次话。
应该说我在以前对学生的笔记本和纠错本检查落实不够,这是停留在“说”上、做的力度不够。我会很好的加以改进的。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