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溶液中的一定及不一定
时间:2016-04-24 19:14 来源:未知 作者:乔梁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溶液 不一定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而均一、 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分析: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故溶液的概念包括两个基本点:(1)溶液的基本 特征是均一性(指溶液各处完全一样K稳定性(指 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2) 溶液是混合物。只要具备了这两点,无论是液体、 气体或是固体,则都是溶液。如洁净的空气、合金 等。均一、稳定的气体和固体混合物也属溶液。 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因为均一、稳 定的液体可以是混合物(如稀硫酸等),也可以是 纯净物(如纯水、无水酒精和苯等),前者是溶液, 后者便不是溶液。因此,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 是溶液,而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一定是溶剂, 而组成溶液的液体不一定是溶剂
分析: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一般习惯把 液态物质叫溶剂,非液态物质叫溶质,故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一定是溶剂,这只是一种情况。而两种液体互溶时,则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如水与酒精互溶时,若酒精量多,则组成 溶液的水(液体)就不是溶剂而是溶质。因此,组成溶液的液体不一定是溶剂。
3. 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而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分析:由于溶质的溶解过程,服从质量守恒 定律,所以,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在 溶液中只有少数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如空气),而大多数因分子间有空隙,溶质溶解时会发生体积变化。如酒精溶于水后,在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下,它们的分子互相运动到另一种分子的空隙中去,从而导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
4. 母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滤液不一定是饱 和溶液
分析:母液是晶体析出后,经过滤得到的液 体,一定是饱和溶液。不然,溶质就不能析出。而滤液是经过除去不溶物后的一切液体。这些液体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母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如除去20℃ 16%的食盐水中的泥沙后所得的滤液),或者是水和其它溶剂(如除去水中的泥沙后所得的液体),故滤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5. 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把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不 一定都有溶质析出
分析: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一定量 溶剂里),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里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所以浓些。
大多数物质,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将其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液里能溶解溶质的量会减少, 多余溶质便会从溶液中析出。而极少数物质(如 熟石灰)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增大,将其饱和溶液温 度降低,溶液里能溶解溶质的量会增大,故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因而无溶质析出。
6.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 定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 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而不论溶液中溶质量的多少。浓溶液、稀溶液是指溶液中含溶质量的多少,而不论溶液中能否继续溶解某种物质。因此,浓溶液不一定是 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 在20℃,24%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而24% 的食盐溶液却是不饱和溶液;20℃ 时,0.17%的很稀的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溶液;而0.17%的食盐溶液则是不饱和溶液。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