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是“焰色反应”的最早发现者
时间:2012-02-14 17:17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作者:张瀚 点击:次 所属专题: 焰色反应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谁是“焰色反应”的最先发现者?在西方所著的化学史中,都记载着是德国的化学家马格拉夫。
马格拉夫(1709~1782)从小随父学习化学和药学,后毕业于哈勒大学,1758年,马格拉夫在一次实验中,将两种“碱”(苏打和锅灰碱)的粉末分别撤在酒精灯火焰上,结果他发现苏打(碳酸钠)把火焰染成黄色,而锅灰碱(碳酸钾)却把火焰染成紫色。
然而,“焰色反应”的最先发现者,并非德国的马格拉夫,而是中国的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华阳真人。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梁代道教思想家、著名医药学家。读书万余卷,未弱冠即为诸王侍读,曾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年)辞官隐居句曲山(即茅山,今南京东南),梁武帝礼聘不出,每有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学识渊博,医术过人,著述甚富,代表作有《本草经集注》等。《本草经集注》散矢已久,近代在敦煌发现其残本,其中有陶弘景写的:“消石治病亦与朴消相似,《仙经》多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别此者。”古时所说的消石实际是硝酸钾(KNO3),朴消实际是硫酸钠(Na2SO4),由于两者都是白色晶体,且均易溶于水,当时人们难以识别.而陶弘景却能明确指出:“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由此可见,远在1400多年以前,中国的陶弘景就已经发现了“焰色反应”,并利用它来鉴别消石和朴消,此法比德国的马格拉夫要早1200多年。所以,“焰色反应”的真正的最先发现者,不是德国的马格拉夫,而是中国的陶弘景。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