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必修二>硫氮与环境>常识与故事9>

PM2.5有了中文名——“细颗粒物”

PM2.5有了中文名——“细颗粒物”

   PM2.5近年来成了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媒体报道中有98%出现的名称都为“PM2.5”,而不少人对于PM2.5的具体含义其实都不 太了解,并且国家目前有一些限定字母词使用的规定。除了媒体外,其在其他地方出现的名称也各异,并没有统一规范。为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决定为 这个热门词语起个规范的中文名称。

    委员会刘青副主任告诉记者,经过专家讨论,目前委员会已确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

(据网易新闻)

    链接:中国科技网 北 京2月27日电(记者李禾)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在北京主持召开PM2.5中文定名研讨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说,将在《中 国科技术语》杂志和有关媒体上刊登专家建议,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等原则来确定PM2.5中文名。

    刘青说,前段时间,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污染,让公众深刻认识到PM2.5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过 时至今日,PM2.5还没有统一的中文名称,有人称“入肺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大多数情况是直接用PM2.5来表示,即使如此,数字 2.5也有平行、小写和PM-2.5的不同书写形式。PM2.5中文名的不统一,给科学研究和公众交流带来困扰。

    PM2.5是个字母词,PM来自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第一个字母。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说,科学名词是用于交流的。但目前,很多科学名词是其英文词汇的直译或字母缩写,不但阅读起来很 别扭,也影响了公众对这些词汇的准确理解,“为PM2.5等寻找合适的中文定名是必要的,且名称不能太长,还要与国际研究相对应”。

    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认为,命名要注意系统性和中国人称呼的习惯,可将PM10—100、 PM2.5—10、PM2.5称之为粗、中、细颗粒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荣生建议,PM2.5有害健康,可将中文名定为“有害悬浮颗粒物”,其特性和科学性一目了然了。此外,环保、气象、医学和语言等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据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国家成立的专门审定、规范和公布科技名词的专业机构。目前已按照学科成立了将近90个学科以审定各领域名词,公布了将近100种学科的名词。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