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的易错判断
时间:2016-02-17 17:50 来源:未知 作者:陈桂芳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是非判断 高考实验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
(
(
(
(
(
(
(
(
(
(
答案与解析:
1.(错)解析:挥发性酸都有此现象,如浓硝酸。
2.(对)解析:稀硝酸在常温下就能溶解铜和银生成可溶性的硝酸盐从而除去铜和银,注意不能用浓硝酸,这样消耗硝酸多而且生成的二氧化氮多,污染大。
3.(错)解析: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太大,在饱和氯化铵溶液中溶解度虽然略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但是依然很大,氨气仍然会被饱和氯化铵溶液吸收。
4.(对)解析:滤纸与漏斗之间的气泡会阻碍液体的渗出,减慢过滤的速度。
5. (错)解析:在过滤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会捣碎滤纸,造成过滤失败。
6. (错) 解析:只能证明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因为必须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H2SO4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7. (错)解析:若铝粉过量,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3+会被铝还原为Fe2+。
8. (错)解析:在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中的少量CO是不容易被点燃的,而且的氧气的量不好控制,一般来说,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用通入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CuO的硬质玻璃管。
9.(错)解析:高锰酸钾溶液能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故不能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常用稀硫酸酸化。注意:也不能用稀硝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因为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虽然硝酸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但是硝酸也会将许多试剂氧化,喧宾夺主。
10. (错)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也可能是NaOH溶液等,由于黄色光能够掩盖紫色光,故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呈浅紫色来确定是否含有K+
(二)
(
(
(
(
(
(
(
(
(
( Fe(SCN)3
答案与解析:
1. (错)解析:证明原溶液中含有I2,单质碘能被CCl4萃取并且溶液显紫色,I-不易溶于CCl4也没有颜色。
2.(错)解析:因为氯化钡是盐酸盐,盐酸是强酸,而亚硫酸是弱酸,二者不发生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如果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就会有白色沉淀生成了,这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生成的是BaSO4沉淀。
3.(错)解析: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
4.(错)解析:浓溴水本身能挥发出有毒的溴蒸气而污染环境。应该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5.(错)解析:不能在量筒中直接溶解溶质来配制溶液,通常在烧杯中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6.(错)解析:U形管像干燥器一样只能用于盛装固体干燥剂,不可以盛装液体干燥剂。
7. (错)解析:事实是Ksp(BaCO3) > Ksp(BaSO4),上述转化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32-的浓度足够大,使c(Ba2+)·c(CO32-)> Ksp(BaCO3),从而使沉淀转化。
8.(错)解析:在大量CO2中的CO不易被点燃,而且除去气体中气体杂质一般不能用通入气体的方法,因为通入气体的量不好控制,过少不能将杂质除尽,过多又会产生新的杂质。
9. (错)解析: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加热,氨气没有挥发出来;二是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要注意审题,有时候一字之差,结论会完全相反。
10.(错)解析:在混合溶液中Fe3+是过量的,再加入KSCN时,硫氰酸跟离子还可以继续与Fe3+反应,故不能确定颜色变深是平衡发生了移动所致。应该检验少量的那种反应物依然有剩余。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