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习题中的人生哲理
时间:2014-09-07 18:33 来源:未知 作者:王金玉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化学人生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习题讲评课比较枯燥,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学习气氛不浓,这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试着从试题中挖掘一些哲理性较强的话语或小故事,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抛砖引玉,举例如下。
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量越低,越稳定
例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H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学生疑问}不明白“能量高低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讲
二、故事“治痒妙法”——巧方法要会,基本方法也要会
例2、硼有两种同位素B-10和B-11,硼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两者的原子个数比为(
{学生疑问}用常规方法解题速度太慢,有没有好方法?
{讲
三、脑筋急转弯——解题时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例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少,有O2放 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放出H2
{学生疑问}认为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进入溶液,当然Na+浓度增大,错选A。
{讲
四、故事“斑马向熊猫求婚”——审题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分析实质
例4、在一定量Cl2通入250 KBr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测知所得固体中含溴元素10克,且K+、C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求:
(1)
(2)
{学生疑问}学生认为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中的溴元素一部分以Br2的形式存在,另一部分以KBr的形式存在,因此没法计算。
{讲
五、“量变引起质变”——对量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特别注意
例5、足量MnO2与V mL 10mol/L 的盐酸共热制取CI2,标准状况下产生CI2 2·24L,V的取值应为(
{学生疑问}学生依据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MnCI2+H2O + Cl2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得V=40 mL,而错选C。
{讲
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机化学规律之一:溶解度大的可制溶解度小的
例6、向5mL NaCl溶液中滴入几滴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入几滴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继续滴入几滴Na2S溶液,沉淀又变为黑色,根据下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的溶解度关系是(
A、AgCI=AgI=Ag2S
{学生疑问}学生把物质溶液度与反应联系不起来,选择无法判断。
{讲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