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教育教学>学习思想>

化学习题中的人生哲理

习题讲评课比较枯燥,教师缺乏激情,学生学习气氛不浓,这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试着从试题中挖掘一些哲理性较强的话语或小故事,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抛砖引玉,举例如下。

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能量越低,越稳定

例1、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H2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Cl2                   B、Br2                C、I2                            D、S

{学生疑问}不明白“能量高低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讲评}我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吗?人总是要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提高自己的能力、本领,即“能量”提高,而水总是向低处流,以保证势能更小,这样才稳定。也就是说“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这就是解本题的依据。H2与选项中的四种物质分别反应生成HCI、HBr、HI、H2S,而这四种物质依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稳定性递变规律,可知稳定性最强的是HCI,因此生成HCI放出的热量最多,故选A。

二、故事“治痒妙法”——巧方法要会,基本方法也要会

例2、硼有两种同位素B-10和B-11,硼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两者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1          B、1:2         C、1:4          D、1:5

{学生疑问}用常规方法解题速度太慢,有没有好方法?

{讲评}先讲一个小故事:有个人得了皮肤病,奇痒无比,求医问药没有结果。一天上街,看到一人说祖传秘方——专治皮肤病,赶紧买了一包,但被告知回家后才能打开。此人赶紧回家后打开一看,里边还有个包,再打开,里边还有个包,再打开,没有药,一看,上边有两个字“挠挠”。治皮肤病的最基本的方法不就挠挠吗?解本题基本方法要会,即用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法进行计算;巧方法也要会用,即用十字交叉法进行快速求解。

三、脑筋急转弯——解题时要注意抓关键词、句

例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         B、溶液中OH浓度不变,放出H2

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少,有O2放         D、溶液中OH浓度增大,放出H2

{学生疑问}认为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进入溶液,当然Na浓度增大,错选A。

{讲评}先讲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一只狗从来不洗澡,但它从来不生虱子,为什么?这里要抓关键字“生”。狗怎么能生出虱子呢?在做题时也是一样,要抓关键字、词。本题中关键词就是“饱和”,加入一定量过氧化钠后,虽然要与水反应生成烧碱,因原烧碱溶液饱和,所以不能再溶解,要析出,又因溶剂水减少,原溶液中部分NaOH还要析出,故选C。

四、故事“斑马向熊猫求婚”——审题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分析实质

例4、在一定量Cl2通入250 KBr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测知所得固体中含溴元素10克,且K、C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试求:

(1)所得固体中KBr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通入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学生疑问}学生认为溶液蒸干后所得固体中的溴元素一部分以Br2的形式存在,另一部分以KBr的形式存在,因此没法计算。

{讲评}先讲一个故事:一只斑马向熊猫求婚,熊猫不愿意,说:“我妈说过纹身的是流氓。”斑马生气了说:“戴眼镜的还是黑社会呢。”斑马与熊猫所犯的错误就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了。本题中学生感到无法计算,就是因为看到将溶液蒸干,想当然地认为只是水蒸发了,实质上生成的Br2极易挥发,在加热蒸干的过程中也挥发走了,因此所得固体中的溴元素只能是剩余的KBr中的溴元素的质量,从可进一步求算。

五、“量变引起质变”——对量不同产生不同的反应特别注意

例5、足量MnO2与V mL 10mol/L 的盐酸共热制取CI2,标准状况下产生CI2 2·24L,V的取值应为(   )

A.V=20         B.20<V<40        C. V=40          D. V>40

{学生疑问}学生依据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MnCI2+H2O + Cl2中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得V=40 mL,而错选C。

{讲评}哲学中有一个观点“量变引起质变”,即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这在我们化学中同样成立。MnO2与浓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的浓度越来越低,低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反应了,因此要生成CI22·24L ,需要的浓盐酸的体积一定40mL 多,因此选D。

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机化学规律之一:溶解度大的可制溶解度小的

例6、向5mL NaCl溶液中滴入几滴 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入几滴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继续滴入几滴Na2S溶液,沉淀又变为黑色,根据下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的溶解度关系是(      )

A、AgCI=AgI=Ag2S         B、AgCl<AgI<Ag2S        C、AgCl>AgI>Ag2S        D、无法判断

{学生疑问}学生把物质溶液度与反应联系不起来,选择无法判断。

{讲评}有句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即一物降一物,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本题中AgNO3能将溶液NaCI转化成AgCI沉淀,KI又能将AgCI转化成AgI沉淀,Na2S又能将AgI转化为Ag2S沉淀,真是一物降一物。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若有沉淀生成,则该反应能够发生,即溶解度大的可以制得溶解度小的物质,因此可确定C选项正确。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