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名师谈新高考化学考试难度及应对
时间:2022-08-13 08:47 来源:未知 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命题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化学特级教师王笃年认为,考题难度加大,事实上不是刚刚开始,不是偶然事件。2021高考,多地化学试题难度骤然增大。再看看全国卷就知道,这种变化早已悄然开始好几年了。
背景因素很多。
一是诸多制约国家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跟化学学科直接相关;
二是历史上中学化学课程内容单薄、难度不够,需要通过这根高考指挥棒引导调整。
当然,更多的原因也许是,过去的命题太过简单,误导了广大中学师生,使他们觉得高中化学不难、不需投入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去学。
为让高考发挥其基础教育指挥棒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的人才,近年来高考不断调整命题思路,引导学生“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由做题到做事”,不再简单提供完全模型化的标准题目,而尝试运用现实素材背景,着力考查学生的临场学习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建模和问题解决水平。
从近年来全国及各地试卷中的各科试题看,面对新的高考试题,考生若独立学习能力不足,只依靠平日练就的“套路”很难答好。
考题到底发生了些怎样的变化呢?
让我以自己熟悉的化学学科为例简要说明。根据和其他学科老师交流的情况,所有学科的变化趋势是一样的。
除用于稳定考生情绪的前一两道小题,从第2、3道选择题开始,便进入了“长篇模式”,考查现场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使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也从过去的单一知识点到复合考点——四个选项也许涉及了四个不同方面的化学知识或原理,思维的跳跃性很大。
尤其是最后那1-2道“压轴”选择题,每每是愈加复杂,若不反复阅读、深入思考、来回琢磨则不易确定答案。
考查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原理应用的两道大题,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模式化、套路化,你很难界定这到底算是一道专属于哪个专题的问题。
又是图、又是表的,新信息日趋增加,我看连命题人自己都快感觉眼花缭乱了。
“顺着次序往下做几乎已经不可能了”,“视线必须在整道题前、后往返几趟,才能比较有把握地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而非全部”。
这是近几年化学高考成绩优秀同学的考后感言。
所谓实验大题,也已经边界模糊了。
过去是考查教科书里大型合成实验为主,比较套路化,以知识、技能为主。
现在则着重考查探究意识、深度思维,对“证据推理”特别看重。
如果你缺少质疑精神,不懂得遵照事实进行逻辑推理,只是死记硬背了教科书里关于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单一方面、纯粹的描述,你原来的一切固有认识都可能在这里“翻船”。
不让你的固有认识“翻船”,怎么考得出证据意识和推理水平呢?
有机大题,模样看似稳定,其实思维力度的考查在逐年加大。
从过去的考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到考查反应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合成路径从过去的单向观察即可理清,到非得“前后照应、左右关联、来回推演”不可。
“先酯化后脱水,还是先脱水后酯化?”、“先聚合再官能团转化,还是先转化再聚合?”等合成路径问题,“一眼看不透”、“不敢一下子确定”,令你犹豫不决,耽误时间。
据说,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尝试给一些结构不良问题(给了信息未必一定用得上,你得自己选择使用;给的是不完善的信息,你需要自己先做出合理假设并运用自己所做假设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应变能力。
所有这些,都集中于一点——考查你真正的学习水平—— 通过现场学习,结合所学化学学科基本原理,来谋划解决陌生问题(思路与策略)。
面对这样的考题,那些平日自己不读书,静等老师告知结论;自己不深入思考,静等老师和同学总结解题技巧的学生,肯定是不灵的。
怎么应对高考命题的变化?唯有一条路—— 平日里加强独立自主学习,训练提升现场学习的能力!
形成学习能力的学习,跟单纯掌握知识的学习,其路径是有所不同的。
学习能力需要通过真实的学习过程才能练就。
而教科书(读本)就是你练能力的首选和最佳资源,不要再把训练能力的机会“拱手相让”了!
作为学生,请你不要私下埋怨老师课堂少讲是“不敬业”了,老师那是在归还你养成学习能力的宝贵机会。
你最好赶在老师讲解之前自己独立地把教科书读了,把能够思考的问题先行思考,需要实际观察的实验可网上搜索视频。
这个过程不仅是独立获取知识,享受到思考的乐趣,更在于占据了学习能力培养的“制高点”。
那些执意替学生读书、替学生总结的老师,不正如那“剪开蚕茧、帮茧脱壳化蝶”的人一样吗?
据说如此化出的蝶,翅膀不能很好伸展,不会飞翔。
一个知识点,一旦老师开讲,学生就没有机会再去做原始性的思考了。
而若你自己思考过,待老师讲到此处,你就具备了跟老师对等交流的权利,判断自己思维正确与否的同时,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那么,新的高考命题是否淡化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呢?非也!
在新的高考态势下,过去作为终极考点的基本知识、基础技能,已经降低身段、成为命题人眼里的“必备工具”——
你必须在了解它们的原理的基础上,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否则考场上你将因为工具的不熟练额外花费很多宝贵时间。
比如,氧化还原原理(产物判断、方程式配平)、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实验设计一般思路与策略等,虽然并非绝对套路化,但毕竟基本有章可循,你要在平日的学习、练习中熟练掌握。
作为家长,也不要因孩子学习中一时遇到困难就疑惑,“老师不讲?咱们有钱,请个家教一对一讲讲不就得了。”或者“听说**机构的预习班(强化班)不错,效果很好,咱也牺牲点休息时间去上上看。”
须知,学习是一种劳动,而且是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
学习能力,正是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的。
如果说孩子经历少、不懂事、怕困难,咱们大人大都是有丰富学习经验的,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目前从全国看,似乎高考升学率大幅度攀升了,但毕竟不是适龄青年都可以进大学的,高考还只是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福利,所以其区分选拔功能必须坚持,命题的水平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于真正人才的要求,那就是要考查学习能力。
考情在变,学习也应随之改变。
那就是,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着眼思维训练和素养的提升;既要把课本理解透彻、掌握扎实,还要适度拓展视野、深度思考。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