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拒绝亲友的“关心”
时间:2006-06-23 11:46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作者:乔梁 点击:次 所属专题: 自主学习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对于就要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每个人身上都承受着太多的关注。家长、老师自不必说,就是远远近近的亲友也要时不时地表示一下关心,似乎如此才能体现作为亲友的应尽之情。一时之间,你虽然谈不上“三千宠爱于一身”,但“三百关注于一身”倒是有的。
现在的你正是处于这种类似于“灾难”的特殊时期,你极容易把他人的“好意”的关心当成“歹意”的施压。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们的错,只因这些“关心”来得不是时候。
如果是平时,亲友的关心肯定能给你带来力量和温暖。但正如卢梭所说:“我们苦于灾难的时候,不假思索地逼近我们的安慰,只起到倍增我们的痛苦和加剧我们悲伤的作用。”
既然你不喜欢这种“关心”,那就不要再去默默地承受,而应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予以拒绝。
首先,你可以尽量避免与亲友的见面,“躲进小楼成一统”。因为亲友的关心一般都是当面送给你的,事实上也只有那些当面送来的关心才会带给你压力,你与他们不见面自然就无从送起了。
其次,你可以请家长帮忙,把你的处境和心理“大告天下”,相信亲友们会积极配合的。
暂时拒绝亲友的关心,事后再向他们表示谢意,岂不是两全其美?
高手档案:陈玉明,男,毕业于安徽省太湖中学,199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高考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自己则是这场战争的指挥官。无法想像一个气急败坏的将军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同样,一个急躁而情绪不稳定的考生也很难取得理想成绩。
面对高考--这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无论哪个考生肯定都会感受到或大或小的压力。成绩好的想考重点,一般的想考本科,差一点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压力。而且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加在身上更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压力有一定的正功能。在一定限度内压力往往就是动力,能催人奋进。但当压力过大时其负功能也很明显,即易使人产生慌乱、焦灼不安的情绪,神经绷得太紧常常使人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和判断。
一些父母和老师片面地认为,给考生加大压力能促使其学习更加努力。殊不知物极必反,事情做过头了就往往事与愿违。说实话,在父母和老师不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考生自身的心理压力已够大的了--谁不明白高考对自己的重要性呢?因此除对玩世不恭者外,父母和老师不应再人为地制造过于浓厚的紧张气氛。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