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班级管理>自我管理>

你为什么要选读理(文)科

一.在理论上说,文理选择当然只要根据自己目前对哪类课程的
  (1)兴趣爱好更突出;
  (2)特长更显著、优势更明确;
  (3)对应的领域里将来具有的发展潜力更大。
  以上的几个“更”不是与别的同学去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是拿自己个人对各类课程的感觉来进行比较而得到的。
  实际上,将来的发展潜力是不可知的,而且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所以选择的第一步就要慎重考虑,一旦选定就不能轻易反悔,要坚持走下去。
  虽然即使将来的工作了也不一定绝对的对口,甚至还可能不断地跳槽,但是放弃自己的专业基础,重新学习新专业不是很容易的事,除非你只是想混饭吃,或者是具有极高的天赋。

  二.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显示出对哪类课程有特别的兴趣爱好,那么你是否对将来的工作性质有些什么考虑?你喜欢动手,还是动脑?喜欢动脑的话,是喜欢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
  善于动手的将来读工科专业(高中分科属于理科),喜欢抽象思维将来读理科专业,喜欢形象思维将来读文科专业。
  这只是粗略的分类分析,实际上将来不管搞什么性质的工作,也都是要求手、脑并用,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兼具。

  
  三.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显示出对哪类课程有特别的兴趣爱好,而且对将来的工作性质还没有任何考虑。那么我强烈建议你选理科。理由如下:
  (1)我们简单地只就现在高校招生时,文科与理科的招生比例大约为21.7%∶78.3%的情况看,可以知道理科生的招生数量远远大于文科生。但是在高中阶段,学校对选读文科班的学生人数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多数学校文科生的比例大大多于25%。
  (2)文科学生在高考时加分项目极少,基本上全部是裸考。
  (3)在大学里,如果学文科专业,对理科知识的摄入机会不大可能再有了;而在学理科专业的情况下,对文科知识就有很多的摄入机会,这一点非常重要。
  (4)“文科人才”当然也是社会的需要,但是社会的经济建设需要更多的是“学工科”的建设人才,只要理工科的基础打得扎实,专业改行较容易(甚至改从事文科类专业的工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就业路子比文科毕业生更宽广。

  四.以前我们国家在“开国”过程中及“稳定政权”阶段,要靠“枪杆子”、“笔杆子”人才;现在复兴阶段要靠“工科技术”人才;将来大发展要靠“经济管理”人才。
  综观世界各国“政治与经济的管理”人才,不少是“本科学理”、“硕博攻文”的,这恐怕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
  最后想说“文理分科选择中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逃避原则”。
  有人对理科不是特别有兴趣,只是因为“语文”“外语”特别烂,才不得不选理科;
  反之也有人在文科方面没有特出的专长与兴趣,只是因为“数学”“物理”特别烂,才不得不选文科。
  这种“逃避原则”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发点却是错误的。
  这两年一直有人说我以上理论是“咬文嚼字”,笑我是在忽悠人:“二者必选其一”,若“选A”不就是“逃B”,而“逃A”不就是“选B”吗?
  从表面上看,“选优原则”和“逃避原则”是殊途同归,我的讲法似乎是有点“咬文嚼字”,但是我觉得这“选优”和“逃避”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那就是一个是“主动”,另一个完全是“被动”。它决定了“分科后”学习的“主动性”、“信心”和“动力”。
  事实证明,按“逃避原则”选择的同学,是想选择“容易学的”学,结果会发现学好什么课程也都是不容易的。而按“选优原则”选择的同学,是想选择感兴趣的学,到后来越学越感到兴趣浓。
  主动选择是“扬长不避短”。而我最担心的是在被动选择下的“避短难扬长”。
  在“逃避原则”下,你不得不作出的被动“选择”,我怀疑你是不是会无怨无悔,是不是能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是不是会在遇到困难时,会有新的“逃避”。
  如果你可以肯定地回答我:“不会”,那么我当然也不反对你的“逃避”。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