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改变学习坏习惯(2)
时间:2014-07-02 22:06 来源:未知 作者:羊绍敬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学习习惯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3、刻意钻研题目,死抠细节
刻意钻研题目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尤其是死抠细节,同一学科每一道题都有其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是某些思路相同,不同的是题型不同。我们不需要可以钻研题目以及所给的标准答案,仍旧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向为主,不注重解答过程,要注重从第一步到第二步之间的思维是什么,要研究如何解题,不要研究为什么题这么做。
4、学习考试不分
诚然,学生以学为主,但是考试确确实实压着大伙,既然都要面对考试,我们对考试和学习要懂得分开。考试在严格意义上说和学习没有过多的联系,唯一的桥梁是大家日常学的知识点。大家要把做题、考试与学习划分为两个体系,做题、考试体系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需要严谨客观的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到命题者的考察意图以及其中可以利用的知识点。而学习体系仅包含对陌生事物的认真和初步的理解,但是大家往往混淆期间的概念。建议大家平时少做多思考,用题海战术聚集的做题经验往往在考试中失效,但是通过训练 “根据问题得出结论”、“题目问什么决定我朝哪个方向去想”、“形成这个结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题目条件和所求结果中间缺了什么,我该如何补上”等这类实用的解题思维,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一遍把题做对。
5、明明很认真,但考试时依旧马虎、粗心
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马虎、粗心,而是思维上的不严谨,平时较少关注思维漏洞的缘故。表面上是看错题意、计算错误、拼写错误、做题方向错误,其本质上是日常学习的时候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忽略了知识点的一些旁支所导致。另一部分是因为过于依赖经验做题,考试时碰见认识的题,脑中就开始回忆,造成做题时不能客观的关注这道题,下意识的脑中联想到其他题,导致看错条件、算错等,事后归结为马虎粗心,这是以往的思维惯性导致在考场瞬间不经意表现出来,可以用“下意识”这个词来归纳。要想克服这点,我们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题目所问,把所有题都当作陌生的题来做,弄清题目问什么,再形成思路,不要一看到题目就说,这题我见过,这题我没见过。
6、学的很吃力,并且考的不上不下
大家爱都见过很多同学刻苦勤奋的念书、做题,但是考试分数始终不上不下。这类学生有着刨根究底的特性,但是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属于过度用脑被动记忆型的,一般通过反复记背。这类同学的精神十分值得学习,但是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是学以致用,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应用。管卫东认为,这些学生不敢有过多自己的想法导致的,要想更进一步,必须放开思维的桎梏,与人多交流,与课本多交流,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7、迷信“多、全、细”的教学方式或辅导书
其实本质上还是考学部分的概念,因为应试考试,很多人生怕忽略了任意一个细节,希望教学内容周到细致,教辅书深入各个点。其实记背过多的细节会导致你考试的时候瞬间想的过多,过多、过全、过细不是好事。考试其实可以忽略一些内容,比如一篇语文阅读题,出现个其他学科领域的名词,你不认识,但是不影响你做题。但是放在英语,很多人看到生词就慌张了,其实你不认识这些词你也照旧能答题。还有英语的一些语法、句子结构分析等,光是教辅书就非常的厚。考试的时候其实你只要抓住了英语是一种语言,其目的是清楚表达一个意思,或说清楚一个概念,就能做题。没有必要从语法角度、句子结构分析角度上去做题。考试是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在虚拟环境下的应用,因此始终要朝着“做题方法”、“解题思维”上去做,而不是迷信“多、细、全”。
8、过于乐观,认为努力就有收获
很多学生误以为努力了就有收获,但是结果往往是你所得到的和你所付出的不成比例。有些学生很轻松就能考出好成绩,有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始终原地踏步。归根结底还是对考试的认知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在花费很多时间没有进步的时候,我们该常常反思自己,一定是方法和思路形成了障碍,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通过不断的调整,找到最适合提高的复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9、认为基础不行,自暴自弃
因为各种原因,总是存在一类学生,基础不行,认为自己毫无希望,因此就开始自暴自弃。其实若从考试的角度上看,基础并不是第一重要的,只要花费一定时间,保持良好心态,是可以短期内通过理解获得的。有时候你不一定完全掌握知识点,只要一点概念都能帮助你获取成功,而且考试考的不仅是分数,而是体现出你对生活的态度,没有任何理由自暴自弃的。
10、将成绩与智力挂钩
据调查,97%的同龄人智力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人考试考不好,玩游戏学的比别人都快,能说明他笨吗?不管是学生和家长,都要始终记住,智力方面大家都处于一个层面,区别的是学习兴趣不同,因此没必要认为自己很聪明,平时不花时间学习,可以凭藉“小聪明”考个较好的成绩,这无疑在赌博。成绩的高低只能代表大家对知识理解的角度不同和对考试的认识不同而已,当一个人不怎么学习,但是考的也不差的,人家认为他“聪明”,其实是他对考试有一定的了解,对他所掌握的部分知识能够应用而已。这类人每次考试分数高低起伏,是因为他们对考试的认知和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所造成的,绝不是所谓的“聪明人的一时大意”。不要承认自己笨,而是要认同自己,认同别人,在智力上,大家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