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的一些问题
时间:2021-11-01 09:38 来源:未知 作者:王笃年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晶体结构与性质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金属键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具有延展性(受 外力而变形),离子键也没有方向性,为什么离子晶体 却不具有延展性呢?
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的某一部位受到相对缓和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其内部金属阳离子的排列会发生变化,自由电子并不会因此脱离金属晶体,而是会随之发生移动,因此金属键不会被破坏,故金属大都具有较好的延展性。
离子晶体由阴阳离子按照规律交错堆积而成,与阳离子最邻近的离子都是电性与之相反的阴离子,反之亦然。这样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形态(图2-甲),当离子晶体局部遭遇瞬间外力作用时,邻近两层离子彼此发生相对位移的瞬间,不可避免地使同性电荷的离 子间距离变小,瞬间排斥力陡增(图2-乙),导致彼此远离而分裂,故离子晶体有脆性,而无韧性(延展性).
2、既然面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高、 最为稳定,为什么还会有体心立方(如碱金属)等堆积方式实际存在呢?
影响晶体中粒子堆积方式的因素有很多,即使金属这类可以把金属阳离子看作等径圆球的晶体也不例外。除宏观上的空间利用率之外,还要考虑温度(它影响阳离子在晶格上的振动幅度、自由电子的运动速 率等)。
单从空间利用率看,对于任何金属晶体而言,固然是面心立方或六方最密堆积是最高的,晶体也应是最稳定的存在形式,但不同金属离子以及其中所含自由电子,在较低温度下,它呈最密堆积方式(最稳定),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内部阳离子振动幅度加大以及自由电子运动更加剧烈,增大了对空间的需求,于是就会转变为体心立方,甚至简单立方等空间利用率相对 较低的堆积方式。从宏观上看,固体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也就是“热胀冷缩”现象。
因为影响金属晶格的因素很多,上述分析并不一 定适合所有金属,比如,铁的晶体常温下为体心立方,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它反而会发生体积收缩,相应的晶格变为面心立方堆积。
3、为什么晶胞一定要是平行六面体?像蜂巢那 样不也可以“无缝对接”吗?
晶胞是人们为研究晶体结构而创造的概念,从其定义(通过平移并置可以构成整个晶体的最小结构单位)可知,在立体空间内,晶胞一定得是平行六面体, 如立方体等。若简化为平面结构,所谓“二维晶胞”,则 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结构。
像蜂巢那样的六棱柱形结构,虽然看上去似乎可以形成“无缝对接”的整块晶体,但它却不能够满足 “通过平移并置形成完全无缝的晶体结构”这一条件。 为简化理解,让我们以平面晶胞为例做一说明:
图 3 中,ABCD是一个二维晶胞,它沿着自己的4条边的方向平移,可以并置形成整个晶体,实线、虚线四边形之间不会留下缝隙。而六边形abcdef则不是一个晶胞,因为它通过平移、并置不可能形成严密无缝的完整平面。
4、如何理解石墨层间微观作用力的本质?
石墨是一种结构非常特别的晶体,一般教科书里 称之为“混合型晶体",因它呈层状结构,层内相邻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而层间作用力则是范德华力。其实,这种对石墨“层间作用力属于范德华力”的理解,只是简单地从其强度来说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石墨晶体内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
构成石墨的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方式,层内共价键由sp2杂化轨道形成,因sp2杂化轨道比sp3杂 化轨道更短,故石墨晶体中层内共价键比金刚石的 sp3—sp3键还要强(石墨熔点高于金刚石可以说明这一点)。那么,石墨中没有参与杂化的那个p轨道用来做什么呢?它含有1个单电子,类比稠环芳烃的结构, 我们可以认为同一层内碳原子的所有未杂化p轨道之间发生共轭,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π键”,那些p电子在这个“超级大π键”内具有离域效应,于是石墨在各 层平行的方向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而与之垂直方向的 导电能力则弱多了,此谓晶体的“各向异性”。不同层上的p电子,会不会相互进入对方层内的“超级大π键” 呢?从石墨电极(石墨粉加胶质等压制而成)可导电这 一事实看,应该会的。所以我们说,石墨晶体内的这种层间作用力,虽然从强度上看可以说是范德华力,但是从性质上看,也显示出金属键的特点。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