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原子混用的原因分析
时间:2005-12-13 07:16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作者:吴乾环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元素 原子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元素和原子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区别并正确运用“元”、“原”二字似乎没有多大问题。但在教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常常将“元素”与“原子”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学生混为一谈的原因有以下六方面。
1. 概念理解不深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强调的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没有必在指明原子的质子数的多少;元素只求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没有关系。
2. 包含关系不清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建立在原子基础之上的,所以元素包含原子。只要核类质子数相同,就是同种元素与是否带电没有关系,所以,同种元素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
3. 群关系不明
原子是“粒子”,“粒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ⅲ所以既能说个数,也能说种类元素是“一类原子”,是一群体,以“种”论类,不能以“个”论类,所以元素只能说种类,不能说个数。如将一个个的苹果、桃子、桔子等一类“个体”“总称”为水果一样,水果只能说种类,不能说个数,而苹果既可说种类也可说个数。
4. 宏观微观难分
从概念中可知,元素代表“一类”,是群体共性的体现,具有宏观意义;原子则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具有微观意义。
5.“元”“原”字义难辩
“元”有“主要的”这一意义,侧重于反映群体共同具有的“主要的”性质等,是共体;“原”有“根本的、起始的、原始的”之意,指的是物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具有的属于自己个体的性质,是个体。
6.具备条件不同
同种元素要求核电荷数相同,与“一类原子”是否具有相同的中子数、电子数、是否带电没有关系,与原子的数目有多少,与现在是否存在也没有关系。
同种原子则要求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必须相同。如果中子数不同,则互称同位素(氢、氕、氘);如果得失电子后就成为离子。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