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质与用途易错考点
时间:2025-05-25 07:56 来源:未知 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次 所属专题: 物质性质与用途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元素种类 | 对应物质的常考易错点 |
N | 性质:(1)浓HNO3和Cu(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停止反应。 (2)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3)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 (4)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相当于有HNO3存在)。 (5)灼热木炭插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不能证明C和浓硝酸发生反应,因为浓硝酸遇热会分解生成NO2。 (6)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 (7)NO2的沸点为21 ℃,即标准状况下NO2不是气体。 (8)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只能生成NO,然后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 (9)NO不溶于水,NO2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
碱金属元素 | 性质:(1)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2)碱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容易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反应,所以碱金属单质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但锂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不能把锂保存在煤油中,常把锂封存在固体石蜡中。 (3)Li和O2反应只生成Li2O。 (4)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其中的金属,与熔融的盐反应才能置换出其中的金属。 (5)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6)1 mol Na2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一定为1 mol,如Na2O2与SO2的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
用途:(1)Na-K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与还原性无关。 (2)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的用途易混:碳酸氢钠呈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钠的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动植物纤维 | |
Al | 性质:(1)Al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2)铝热反应不仅仅是单质铝与Fe2O3反应,还包含制取其他难熔金属的反应。 (3)NaHCO3溶液与Na[Al(OH)4]溶液混合生成Al(OH)3和CO2的反应不是双水解反应,而是[Al(OH)4]-与HCO3-电离出的H+反应。 |
用途:Al3+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于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明矾可以净水,但起不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 |
Si | 性质:(1)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在此温度条件下,C会和CO2反应生成CO。 (2)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 (3)高温下Na2CO3+SiO2 |
用途:(1)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 (2)SiO2对光有全反射的性能,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 |
S | 性质:(1)FeS2、S、H2S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O2(空气)完全反应,S元素最终只能转化为SO2。 (2)SO2在适当温度并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为SO3。 (3)SO2漂白原理:与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恢复原色,与其氧化性或还原性无关。 (4)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品红溶液中,不能增强漂白性,但由于Cl2和SO2的漂白作用及Cl2和SO2的反应同时进行,所以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仍会存在褪色现象,且为不可逆的褪色。 (5)浓H2SO4: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使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氢和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6)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同时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
Cu | 性质:(1)Cu与浓H2SO4常温下不反应,不是发生了钝化。 (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最终不是生成CuO,而是生成铜绿[Cu2(OH)2CO3]。 (3)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
Fe | 性质:(1)纯净的铁块是银白色的,而铁粉是黑色的。 (2)在点燃条件下Fe与O2反应的产物、在高温条件下Fe与H2O(g)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而不是Fe2O3。 (3)Fe与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无论Cl2过量还是不足均生成FeCl3。 (4)常温下,Fe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均发生钝化,但加热后继续反应。 (5)炼铁过程中的反应:C+O2 (6)FeCl3、FeCl2、Fe(OH)3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 (7)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8)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