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教育教学>学习思想>

高考化学规律巧用

    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互不相同的规律,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一切化学理论、化学原理、物质变化的规律都是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大量实验归纳总结出来的。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掌握化学规律。
   一、掌握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为社会谋福利。掌握化学规律之所以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规律是课本蕴含的思想,是学习的灵魂,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化学学习,就是不断地建立化学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化学学习中,概念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好概念,并在认识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使概念得到充分扩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任务。所以掌握化学反应规律是化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物质组成和物质结构的最后归宿。
   因此,加强化学规律的学习,掌握解题方法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高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普遍认为与数学、物理相比化学知识点多、繁杂琐碎。这是事实,一方面是源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物质是形形色色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考生本身没有把零碎的知识提升为规律。尤其是经过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考生觉得基本知识点已学会,则忽视基础,热衷于钻偏题、难题。其实,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经常总结归纳,联想,找出规律。也就是说学习化学重在寻找规律,在重点和热点知识如同位素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元素周期律(表)、原子结构、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图像分析、pH讨论及简单计算、电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烃的衍生物的衍生关系、有机物结构简式的推导、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常见气体制备、实验的创新设计等中掌握规律。例如: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则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要以“结构一性质一用途—制法”为思路,又要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实在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将重点、热点知识牢牢地掌握。
   二、化学知识和特点分类
   化学学科有两大特点:一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既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二是化学的“琐”。这个“琐”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散,大量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某位高考状元说过学化学就是背书。只有把书本上的诸多知识点背熟,才有能力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综合。化学试题中有一类很有意思的题一物质推断题。这类题提供了一些物质颜色气味的信息作为推断的题眼,如果你不曾花时间记忆各种物质的特性,那么你的推理将受到限制。学化学时一定要胆大、心细。化学中的原理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密,它要求的思维活动跳跃性很大,我们可以根据不充分的信息去大胆的“猜”、“碰”。所以就必须注意到相关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温度等,要求对各物质的性质必须非常熟悉,因为有很多题并不能完全按逻辑去推理而是要由果推因。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牢记:纵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化学题目类型明显,每一章节都有其代表性的题目,每种类型的题目都有其特定的解法。学习中应抓紧这些基础的、典型的代表性题目,真正弄懂、弄熟并汲取其精髓。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不断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那么平时该记什么呢?元素、单质、化合物、变化规律、特性(即个性与共性)等。还有,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生活中见到的现象与课本上的知识要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知识面广了,想问题的途径就多了,而且近年来的高考题越来越倾向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题和各种信息给予题,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课本,有一句诗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能“会当凌绝顶”自然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另外,化学学科特点是规律性强,很容易进行分门别类,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考前的复习备考中,都要不断的总结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努力建立一个知识网络。中学化学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认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明确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化学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基本概念与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其中基本概念与理论和有机化学这两块,知识点少,规律明显,比较容易掌握。真正的难点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块,众多零散的知识点,各类元素或化合物的性质相同或相异,常常令人顾此失彼,那么这一块知识该如何来掌握呢?我们不妨把化学的学习作为一块土地,学习各元素及其化合物就好像在这块土地上培育树木一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自己的知识之树长得好,第一步先得把有关的化学性质记熟并且掌握。在记熟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各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培育知识之树。对于每一棵树来说有主干还有分支。例如元素性质、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可视为主干,元素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合物、元素的活泼性、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单质、化合物、盐的性质都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而这两个分支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细枝,例如物理性质可分为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可分为与单质的反应、与化合物的反应、与酸碱盐的反应等……。总而言之,只要你认真细心详细的总结,你的知识之树就会越旺盛,对你就越有用。当你将一棵树建立起来以后其他的树只不过是一项重复操作罢了。知识之树一旦建立,它将使我们头脑中繁杂的知识点找到自己的归宿,更便于知识记忆。这项工作虽然繁琐杂乱不容易做,但是重要的是它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将知识记忆理解,可以使我们头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在考试时我们只需从中出发、层层推进,就一定能知道它考查哪一个知识点,在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对解题有很大帮助的其他信息。所以在平时学习中应该不断总结,慢慢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而且这项工作随时都可以做,做的越早越好。
   三、学习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特点是注重实践、知识点多且又复杂繁琐,不便记忆。同学们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数学难,物理繁,化学的方程式记不完。”的确,这是事实,那么同学们怎样去学习化学呢?
   1.精于总结
   华罗庚和钱学森都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到“从厚到薄”。很显然,两位科学家都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总结、精于总结。通过总结,可以使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在学习中抓住重点,掌握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中学化学里有许多分散的知识,但是不少知识在做“横向联合”时就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培养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探讨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归纳法,这是如何学好化学的“钥匙”,也是从了解和掌握个别典型事例人手,触类旁通,连线结网,综合获得整体性知识的一种学习策略。其策略模式为:感知个别样例…归纳推理活动——验证概念,形成新知识。如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可采用:点一一一线一一网的归纳学习策略:抓点一串线一结网一类比。这样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从而做到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归纳方法主要有:

①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时最常用。

②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③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不同的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同时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省略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2.善于加工
   加工,指的是对感知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掌握下面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①学会联想。联想法是学习化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使之系统化。如复习性质时,可联想到制法、用途,有关的实验现象、装置,注意事项等。

②学会类比。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与Cl。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只有本质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了基础。同时,要注意类比的不同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在化学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③学会质疑。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就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
   3.勤于记忆
   记忆属于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任何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没有记忆,其他任何能力都无从谈起。因此,学好化学的最大诀窍,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记!”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
  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大家都知道化学属于理科,但在学习过程中你应该感觉到它有着很多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需要准确记忆。要求记忆每一个化学方程式和学过的每一种典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记住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然后经过一定的训练,将所记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形成能力。主要采用的方法如下:

①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物质的体积才是22.4 L,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②适当复习,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大象有一种错觉,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③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④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方 法。如学习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⑤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背诵,能激发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⑥注意力集中,容易记忆。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  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在学习时要设法培养自己的有意注意,如课前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预先思考,以便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老师的讲解。
   总之,在学习中,只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其网络化,我们就可以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