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模拟考试的失利
时间:2012-05-24 18:48 来源:未知 作者:吴乾环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月考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一模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很难过,该怎样调整情绪?
“一模考试没有考好?那好啊。我恭喜你!”
乍一听,同学们一定会很诧异,“没有考好,老师还要祝贺我,恭喜我?!”当然了,其实一模没有考好,而且心情还很糟糕那当然是幸运的。
第一次模拟考试失利,并为此感到了深深的痛苦,那说明你有强烈的上进心,没考好上进心受挫是告诫你要戒骄戒躁。你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离高考的标准还远着呢,你还要继续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除了给你一剂预防针,没考好还要偷着乐的理由是,终于又给了你一次发现自己错误和毛病的机会。分析你的试卷,找到你的错误和失误,在高考前彻底解决掉,避免高考的时候犯同样的错误,增强了你高考成功的保障。记住,其实成功不仅是要具备接近成功的各项能力,还要学会避免失败的智慧。
这种智慧体现在你对考试功能的正确开发和利用上。
功能一:检测和反馈功能。考生通过考试成绩,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自己下一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的调整指明方向、确定依据。
功能二:激励和鞭策功能。考生要从考试的成败得失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不足,鞭策和激励自己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功能三:评价和自我定位功能。考生要从答题过程和多次的考试成绩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
古人云:情生于思。情绪情感来自于你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考试之后,紧盯着自己失掉了多少分数,落后了多少名次,自然就要体会痛苦和失落。反过来,你在失败、受挫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收获、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自然就会忘却烦恼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之中。
2.一模考试的成绩非常重要,它能预测高考的成绩吗?
有几位同学一模考试不理想心情苦闷,丧失信心的原因竟是:一模考试是最重要的,一模考不好高考肯定也考不好。我不知道这种思想认识来自于什么依据。只是听同学们说,一模、二模的考试难度和高考最接近,三模最简单。在这些同学看来,难度接近当然成绩就要接近了,一模成绩自然会“准确”地预测出高考成绩了。
但据我所知,第一轮的复习也仅仅是全面、细致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框架;而第二轮复习的重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题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各类典型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第三轮复习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灵活应变、综合分析的能力,进行综合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实战能力。刚刚完成了第一轮的复习任务,就参加了一次高考演习,考出的成绩能和高考成绩相提并论吗?如果真的一考定了乾坤,决定了高考,那还要二轮、三轮的复习,二模、三模的考试干什么?随着二轮、三轮复习的开展,知识的储备越来越完善,解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应试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成绩会有进步的,而那时的成绩才能接近高考啊。
其实,无论是哪一次的模拟考试更接近高考,哪一次的成绩更能准确预测成绩,那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高效利用剩余的时间,夯实知识,提升能力,为自己高考的成功储备尽可能多的资源。
3.考试失分源于马虎,只是马虎犯的错吗?
有的同学不解,也为自己丢掉的分数感到惋惜和悔恨:“为什么会做的题还丢了分呢?怎么总犯这种看错题、带错数、写错符号的低级错误呢?” “自己简直是马虎到家了!”“太不值了,要是不会也就罢了,可是会还丢掉这么多分!”
别盲目责怪自己马虎、不够细心,还要认真分析马虎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解决。
第一种:知识点掌握得不准确、不扎实。当时记得就不准确、不牢固,当然在应用的时候就会出错了。对策:没有它法,踏踏实实的努力是惟一的锦囊妙计。
第二种:平时缺乏规范的解题步骤,尤其忽视计算环节。对策:考场就是平时习惯的缩影和体现。只有平时严谨,不盲目追求做题数量,兼顾做题的规范性、完整性,才能在考场上做到思维和手眼的协调一致。
第三种:考试追求速度,影响了正确率。有的同学在考场上感到时间紧迫做不完题,总想抓紧时间赶紧做完,好给自己节省出检查的时间。所以在读题、做题的时候,一心二用,做着前一道题想着后一道题,整个答卷的过程都是匆匆忙忙、急急躁躁、忙乱不堪。
第四种:面面俱到,不懂得选择与放弃。每道题都不放过,都要做出来,自然就会加重压力,不自觉地加快了答题速度,出现了上述的负面结果。
第五种:思维定势,审题主观臆断不严谨。有的同学平时做了很多题,考场上见到了眼熟的题目,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落笔作答。结果发了考卷就深深自责和遗憾,自己审题有误错失得分。对策:每次做题,都像首次见到题目一样,耐心、严谨地分析题目。
找到了马虎的原因,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平时学习和每次考试的时机,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问题加以训练和解决。坏习惯的改变要靠好习惯的养成。要想高考的时候不再“马虎”,现在马虎不得,还要重视解决方法的操练。
4.越是想考好,或是自己擅长的学科,却为什么考不好呢?
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平时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却是重要考试中考得最不理想的科目。深究其原因就是“一定要考好”的心理在作怪。心理学上将其称为过强的动机。比如,一名男同学,高一的时候物理成绩很糟糕,可是高二的时候努力了一年,物理成绩不仅提高了,而且还考过班里第一、年级第一,考出了140多分的好成绩。你看,方法找对了,只要努力一定会出成绩的。但是,考得好反而成了他的负担。以后物理考试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忐忑不安,总想着“一定要考好,千万别考砸了”,“这次还能考第一吗”,“这题有点难,坏了,是不是做的不对啊?唉!又丢分了!”。动机过强产生心慌、手抖、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紧张反应,这就是为什么这一学科学得很好,反而考试却更加紧张的原因。有的时候“艺高”并不一定“胆大”,关键看你动机的强度。
学习心理学中有一条耶克斯-多德森的定律,说的就是动机水平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倒U曲线关系:动机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也不能得到最佳的成绩,中等程度的动机在学习和考试活动中可以取得最佳效果。也就是说,想考好的愿望过于强烈,紧张、焦虑的水平也就过高,在焦虑状态下,人的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效率降低,因此,考试时的认知活动受到限制,成绩下降。所以,建议同学们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不要计较得分和名次,专心答卷,答出自己的应有水平和真实水平,只是考虑此时此刻如何答好此一道题。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有效利用考试的检测和反馈、激励和鞭策、评价和自我定位等功能,就能辅助你确定最佳的考试动机水平。
给考生的几点忠告:
(1)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2)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3)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看书不看书;(4)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动笔不动笔;
(5)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自己的信心;(6)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自己的心态。
心若改变…… ……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 ……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 ……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