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学习指导>基础复习>

高考总复习十六大方略

高考成功是战略上的成功,战略是根本,是高屋建瓴的总方针。战术是战略的实施步骤,属于操作层面。战略定位不准,战术也就跟着出错。“方向不对,努力白费”。笔者认为高考要成功必须采用下面十六大策略。

一   总分制胜策略

    众所周知,高考录取看重的是考生的原始总分,而不是单科成绩,单科成绩只是作为专业学习方面的参考。因此,考生高考要想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提高自己的总分。分数就是硬道理!高分就有说话权!高分就有选择力!高分就有竞争力!

    考生必须采取总分制胜策略,这是根本的出路。这就要求考生各科均衡发展,力戒偏科,发挥特长。纵观历届高考状元,笔者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成功与其采用的这一策略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各科往往都不是全省最高的,但是他们各科都很平均,同时有一两科“杀手锏”,最终他们脱颖而出。

    高考对偏科的“惩罚”是相当残酷的。笔者知道很多考生之所以落榜就是偏科“惹的祸”。“数学”和“英语”是很多考生头痛的科目。但是这两科也是高考拉分的科目。考生一定要明确总分才是关键。弱科不攻克对高考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要掌握好科学的复习方法。苦干加巧干加实干就一定能征服弱科。考生有潜力,要有自信心。抛弃“畏难情绪”,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高考最佳复习方法是将学校老师的复习大计划和考生自己的小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考生自己的复习进度可以适当比老师快一些。但考生绝对不可以抛弃老师的安排,自己专搞自己的一套,上课也不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做。专搞自己一套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也是相当危险的。记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前提是方法对路,否则一条胡同走到底只有死路一条!这是高考血的教训!高考只有一次,不要拿自己当“试验品”。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情况的存在:考生各科的任课老师都强调他们科目的重要性,都想让考生多花时间复习他们的科目,这样他们的教学“业绩”就会更突出一点,他们很少为考生的总分考虑。教数学的说数学是高考拉分科目,教英语的讲英语多么重要。高考复习时间本来就很有限,有些老师却千方百计挤占考生的复习时间。老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对考生的前途不利,对学校的录取率也不利。道理很简单,高考要的是总分。考生自己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小计划”,机动灵活地复习,不要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一点很重要。

    有些老师上早自习时要求考生只能读他那一科,上晚自习时老师到班上“坐班”要求或暗示晚上只能学他那一科,这样的老师是极端自私的,没有水准!笔者很庆幸的是高考时我遇到了一位很大度的政治老师。那时我们班上文科数学普遍偏差。他为了让大家攻克弱科,把总分拿上去,主动把自己的教学复习时间让给数学老师,自己授课不多但效率很高。结果大家数学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家为感激政治老师,纷纷表示哪怕是拼了性命也要把政治读好,高考下来政治是文综里教学成绩最好的。

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策略

    “一个中心”就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中心。高考考的是“双基”即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生复习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重视课本,升华课本。对课本进行“三度”复习,追求“广度”、“精度”和“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挖洞,广积粮”,真正理解课本,吃透课本,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赢得高考成功。考生千万不能抛弃课本,买上一大堆参考书,陷入“题海战术”,过多和劣质的参考书是“毒品”。课本没掌握,基础不扎实,却去搞“题海战术”是舍本逐末的短视行为,是要吃亏的。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能力表现为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做到灵活运用知识,“知识迁移”力强。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知识是死的,人的能力是活的。但是能力不能缺少知识,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离开知识谈能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比空中楼阁。因此,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和条件。考生一定要明确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高考复习。

 “两个基本点”是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即过硬的心理素质。高考复习是有章可循的,是有规律的。考生一定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考生千万不能蛮干,“开夜车”不是好方法。考生要注重效率,科学作息,向时间要效率。另外,考生要积极对待高考,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进取,不怕挫折,有耐力和意志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考胜利的“法宝”,很多考生高考失败不是失败在知识和实力,而是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功在平时,考生要有平常心,锻炼自己不怯场。考生要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天赋是相差很小的,而情商、情绪、品质、心态等非智力因素却往往决定着个人成就的大小。

三   增分策略

    当考生分数达到某一程度时,考生会发现好像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总分进入了“瓶颈”阶段。这时光急是没有用的,我们要采取增分策略。考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但同样的时间花在不同的科目上所创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些科目你短时间内多花时间去学可能效果会很明显,而有些科目则是“马拉松”式的,靠的是平时长期的积累,一时难以凑效。

    教育研究专家发现:越是近理科,成绩越呈现出波动性;越近文科则成绩越显示出稳定性。而且,要提高稳定性科目的成绩必须多花时间,而波动性科目则相对少些。偏理的科目比偏文的更容易在短期内提高,薄弱科目要提高则须突击强攻。

    基于上述原理,我们来分析一下高考各科的特点。英语和语文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基础功底要求很高,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这里的短时间是指“一两个月”左右。文科政史地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因为这三科偏重于记忆,死记硬背的内容相对较多。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提高”都是指由很差的成绩提高到中等成绩,而非顶尖程度。理科数理化提高的空间就比较大。笔者曾辅导过一个高三文科女孩,到4月初她的数学成绩还停留在70多分的样子,语文和英语一般,文综较好。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帮她制定了增分策略。在两个月内我帮她精心辅导数学,她配合得也比较好,最后高考数学得了107分,总分提高了近30分,如愿地考入了苏州大学。

    因此,笔者建议部分考生,如果到了3月底,自己的语文和英语还没有“长进”,而有些偏理的科目如数学又是自己的弱项的话。那么,考生可以将英语和语文暂时放到一边,只要能保证这些科成绩不下降就行,其实这些科目也比较稳定,很难会出现波动。不妨集中精力攻克弱科,考生要舍得在弱科上花时间,因为那才是最出效益和生产力的科目。

四   时间管理策略

    高考是公平的,对于每个考生而言都是同样的时间。高考复习强度是很大的,每天各科都有很大的复习量。每个考生每天拥有的时间都是24小时。很多考生都会感觉时间不够用,这其实是好现象,这说明你懂得珍惜时间。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就显得十分关键了。时间的价值在于利用,否则什么都不是。考生赢得了时间也就赢得高考。考生要管理好自己的宝贵时间。

首先,考生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平时做题要估算时间,保持做题的节奏感,限定时间完成特定的题目量或复习量是个很不错的做法。这样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复习效率。

    其次,考生有有时间成本的观念。考生要时刻告诉自己是高三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珍惜时间。考生遇事问问自己值不值得做,不浪费任何时间。考生要将自己的时间集中利用到最重要最关键的事情上。高三考生的中心目标就是高考,那么复习阶段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考生一旦脱离了这个目标就很容易分心,造成时间的浪费。

    再次,考生做事要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养成拖延的坏毛病。高三作业量比较大,有时根本做不完,但考生要遵循一条原则即凡是第二天老师课堂上会讲评的一定要完成。老师讲评时你仔细听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考生要养成马上行动的习惯,做事有条理,克服人的惰性,自动自发,绝不为拖延找借口或理由。

    第四,考生要利用好零碎时间。比如坐公交车上学时可以在车上记点东西。总之,只要有时间空隙就利用好,零碎时间积在一起效率是很高的,考生不要小看这一点。

    第五,利用统筹原理。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一段时间中可以做很多事情的原则,多件事同时进行。比如说在烧开水的时候边刷牙边听英语广播。人有时候是可以做到“一心两用”的。

    第六,考生要专心听讲,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考生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维复习,重点内容还要记得做笔记。考生不能只低下头来不顾老师讲课,自己做自己的事,这种做法极端错误。考生还要克服上课走神,做到聚精会神。

    第七,考生要养成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做事风格,做事情分清轻重缓和,排列出事情的优先顺序,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集中利用时间做最重要的事。考生的书桌上要保持整理清洁,无杂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一律清理掉,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在于善于合理利用和管理自己的时间。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如果你能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你的生命”。考生朋友可以读读《今日歌》,告诉自己,“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珍惜高考的分分秒秒。

五    四轮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是分阶段的,科学的高考复习应该是采用四轮复习。在四轮复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梳理课本基础知识,扫除学习障碍,通读课本,考生最好一字不漏地把课本读完,在课本上圈画出重点内容。考生采用的是地毯式的复习,做到不留下知识死角。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是从高二暑假7月份到次年的3月15日左右。

     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重点复习,把握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打破课本章节的限制,归纳式的有重点地复习。考生在这轮复习中一定要把精力集中到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上,不能像第一轮复习那样平均用力。考生自己要拿笔记本归纳总结,不能仅仅依靠参考书上的整理。第二轮复习的时间大概是次年的3月16日到4月30日。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习题训练,在做题中提高,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增强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考生做题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历年高考题是相当经典的,考生可以找到来做上几遍,熟悉一下高考,摸清高考命题的风格,同时也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跟高考的差距。考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题。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是次年的5月1日到5月31日。

     第四轮复习是考前“练兵”,模拟冲刺,考生主要是查漏补缺,重归课本,再次复习课本基础知识,将各科基础知识过过目,重温课本。考生大略地将课本和一些重要笔记翻看一下。考生还可以把以前建立的错题库取出来翻阅,避免高考再犯类似的错误。考生这几天千万不能松懈,也不要做太难的题。这几天主要是保护和巩固高三一年辛辛苦苦打下的“胜利果实”。第四轮复习的时间是次年的6与1日到6月5日。

     在四轮复习过程中,一轮是根本和前提,二轮是关键和重点,三轮是保证和稳定,四轮是充实和提高。四轮中复习时间最长的是第一轮,考生一定要非常重视第一轮的复习,千万不能有以前高一高二学过的想法。考生要非常谦虚地去专心复习,配合好老师,夯实基础,重视课本。

六    积极心态策略

    态度决定一切,高三考生要做到恒心和静心。恒心就是考生复习时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情”,克服惰性和拖延的坏习惯。静心就是考生要能静得下心来全心全意搞复习,以高考为中心,能够坐得住,心无杂念,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干扰,有一颗平常心。

    考生对待高考的正确态度是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考生对高考不要看得太神秘也不要有无所谓的心态。关于考试,考生不能厌恶考试,而应该喜欢考试,因为每次考试暴露出来的东西都是你进步的起点。只要不是高考出错,那么一切都还有机会。考生要转换思考的角度,平常要把每次考试当作高考,认真应付,不可小视。到高考时就把高考当成平时的考试一样,这样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因此,“平常考试高考化,高考考试平常化”才是正确的心态。

    考生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高考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基础和实际情况。

    考生要有一颗耐挫耐磨的心。平时复习总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诸如成绩有波动、模拟考试发挥不如意之类的“小失败”不必耿耿于怀,考生要积极地找到方法,分清楚是偶然还是必然。记住,成功者不是从来不失败,而是失败之后又能东山再起。

    高考,考生要全力以赴,做到无愧我心,尽心尽力地去复习。粉碎惰性、拖延和浮躁!意志力和定力是人生成功的必备要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高三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很累,但多年后当你回想起那段时光时一定是很美好的,因为你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

    考生要有归零的心态,不论以前的基础和成绩如何,考生都要一切从零开始!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永远没有终点。考生对自己的成绩要永不知足,不能有“自己已经学会了,可以参加高考了”的想法!考生目光要看得远一点。考生要忘记过去的成功,永不停止奋斗前行的脚步!考生要务实进取,注重高考各方面的细节,有“细节精神”,谦虚谨慎,高考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成败”!

    考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凡事积极看待。不妨学习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信其他考生都是人,紧张的不是只有你一个,高考某道题做不出来不是只有你一人,考前失眠在全国不计其数!考生要懂得安慰自己,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一个人的心态是乐观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必定是乐观的。

    笔者认为高考有三种境界,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考生对高考需要一份执着和耐心,将高考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考生若能达到这三种境界,又何愁高考不能梦圆呢?

    考生要敢于梦想,不要为自己的身世苦恼,不要为自己的长相犯愁,决定一个人成功的绝对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优秀品质特别是一颗不甘平凡不甘失败的坚强的心。考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甘命运摆布的进取之心。出身农门并非一辈子都是农民,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家族史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写。很多大人物在没超过之前都是小人物。中国很多成功人士都来自小地方,来自农村,考生千万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相信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笔者非常相信,苦干加实干加巧干等于成功。

    高考不单单考智商(IQ),更重要的是考验考生的情商(EQ)。智商包括记忆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判断力、思考力、执行力和想象力等。人与人的智商的差异是很小的,人的潜力都是十分巨大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包括6个方面:认识自我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自身心理素质。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情商对人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毅力、恒心、耐力、意志力、逆境中与困难作斗争的能力都属于情商。因此,考生要特别注重自己情商方面的培养。高考需要掌握知识,这是智商,更需要考生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心态是我们命运的控制塔,我们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世界。“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有时,世界并无好坏可言,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和思想在决定着我们的感受,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思想和习惯上的差别。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消极的态度,消极的人生。考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高考,才能决胜高考。考生不妨读读下面两首诗,相信你会拥有一份积极的心态。

《热爱生活》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要到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伤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成为可爱。

 

七    “高原现象”策略

    考生复习到一定阶段时会发现自己的成绩到达一定的层次后很难有新的突破。不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不见往上涨,原地踏步很让自己着急。这就是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这时考生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静下心来想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找到问题的原因就好办了。

    笔者归纳为六种原因:一是方法不对头,效率不高,仅靠延长复习时间长度来提高成绩空间的作用很有限。二是考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还有薄弱环节制约着总分的提高。三是考生做的题目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或陷入“题海战术”。很多考生有厌恶做题的倾向,比较懒动笔,或有畏难情绪。四是考生的复习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准,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差。也就是说考生成绩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阶段。五是考生粗心和审题方面不足,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不到位。六是考生劣科拖后腿,严重制约着总分的提高。

    因此,考生要想从“高原现象”中走出来,必须相应地从下面六个方面入手。第一,考生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复习方法,科学复习,特别要提高复习的效率,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第二,死抠自己的薄弱环节,知识死角各个击破,夯实基础,为总分增分,获得成就感。第三,做题要科学,选择性地做有代表性的题,不搞“题海战术”,但是要确保一定的题量。第四,考生要保持冷静,切勿心浮气躁!以一颗平和的心迎接曙光的到来!第五,注意审清题意,看清要求作答,克服粗心。同时考生要加强做题训练,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和速度。第六,力戒偏科,均衡发展,弱科一定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想办法把弱科的成绩提高,舍得花大力气到弱科上。

八 “木桶原理”策略

    “木桶原理”是管理学上的著名定律。该原理认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版。要想增加木桶的整体盛水量,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版的长度,而是要全力补齐最短的那块木版的长度。

    考生要相信“高考没有绝对的强项,却有绝对的弱项”。强项只是相对较强,弱项却严重制约总分。强项的增分空间要远远小于弱项。相同的时间分别利用于强项和弱项所产生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很多考生对弱科有畏难情绪,该科成绩不理想就越不想花时间在上面,结果成绩更不理想,形成恶性循环。也有些考生企图用强科去弥补弱科,这种做法是极端愚蠢的。

    考生一定要正视弱科的现实,不能逃避,并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弱科的成绩搞上去。考生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其实,弱科完全有可能成为你最擅长的科目,弱科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只是你不愿意去攻克,你被他吓住了,产生了畏难情绪。关键是看考生一定要攻克弱科的决心有多大,行动有多迅速!记住是“一定要”,而不仅仅是“想”,成功有时是被逼出来的。

九    目标管理策略

    茫茫人海,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自我定位,给自己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蓝图”是鲜明的旗帜,是野行的指南针,是航海的驱动器。人活于天地之间,没有理想和目标将于禽兽无异。

    人生是需要目标的,有目标才有人生的前进方向。有了目标才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握生命之舟,提高生命的价值和质量。有人生目标,人的一生才可以说是积极的,才能提升我们的品位,才能延长生命的强度和张度。有人生目标才能提高生命的效率,勇敢地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生,非我所求;死,非我所愿,但是生死之间的这段时间是归我所用的。只要我们有效利用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去做生命中有价值的事,那么这一生将是无悔的,是有价值的。临终时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无悔这一生!”

    我们要时刻问自己:“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自己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只有能面对这些问题,才能明白什么是生活,生活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什么,从而形成我们的人生哲学。

    高考也是同样的道理。考生一定要时刻明确告诉自己:“目前是什么样的位置?自己有多强的, 实力?综合排名是什么情况?我计划拥有什么样的位置?达到什么要的层次?我愿意和必须付出多大的努力?自己要赶上和超过的目标是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目标就是“火车头”。考生要树立自己学习的榜样,向成功人士学习,从伟人传记中吸取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考生只有不断地激励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目标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十分惊人的,有目标者往往能干出别人无法想象的奇迹来。目标万岁!

    考生还要专注于自己定下的目标。考生要找到学习的动力,端正学习的动机,变要我考大学为我要考大学,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动自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专注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是一种胆识和勇气,是坚强和执着的表现。有生命就会有诱惑。但我们要抵制各种诱惑,增强抗腐蚀的能力,才能收获圆满的人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展现生命的价值。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天赋和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无专注的目标。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最重要的事情上,重要的事情上才有价值,才出成效!注意力一旦分散,效率就会低下。很多红极一时的企业因为“多元化”而销声匿迹,如三株、亚西亚、巨人、爱多、秦池、飞龙等。世界上很多失败都是因为贪念的失败,诱惑太迷人。目标专注就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至,追求卓越和完美。专业、专注是一种习惯和品质。

    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脱离自己的客观情况,要做到实事求是。目标要具体、明确,这样针对性才强。另外,最好将目标细化,分阶段分步骤实现,将大目标分成各个小目标,总目标分成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最好设置目标实现的期限,敦促自己实现目标,这样有时间的紧迫感,而且做事的效率会很高,也便于对目标绩效的评估。目标的视觉化和具体化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目标的实现更是需要锲而不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十 潜能无限策略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蕴藏着非常巨大的潜力。有些人开发得比较多,而有些人则较少,从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考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潜力,不要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始终朝着高考目标前行。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从小是个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的男孩。有一次在医院做化疗时,器械因故障漏电,李阳害怕告诉医生,硬着头皮继续接受治疗,在电击中坚持着,幸亏医生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这样李阳的左脸被烧伤了,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在兰州大学读读大学时,英语连续三次补考,前两年就有13门功课补考。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丢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打算从英语寻找突破口。1988年李阳跟同学立下“军令状”到烈士亭大喊英语,不论刮风还是下雪,每天中午都在那里大喊大叫,被校园里的同学当作“疯子”,很多人都认为他有神经病。经过整整4个月的努力,他复述完近十本各类原版英文书。他从英语口语入手,脱口而出,创立了“三最”口腔肌肉法,创造性地将考试题变成朗朗上口的句子,疯狂操练。结果,在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夺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第一名后来参加了他举办的口语培训班。经过不断地训练,他的口语越来越好,被称为“万能翻译机”,并创立了各种英语学习理论。从此,他走上了传播疯狂英语之路,疯狂英语也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品牌。他的人生信条是:“我疯狂我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阳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挖掘出了自身的潜能。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找到开发的科学方法,我想我们就能创造奇迹。正如阿基米德说的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是何等地自信!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当年高考补习了连年后如愿地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他发现由于自己家乡口音很重,自己讲的英语没有人能听得懂,他也听不懂英语磁带录音。他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训练还是不行。这时,他在小书店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录音机到北大的树林中开始了疯狂之旅,用他后来的话说,“眼睛都听绿了”。从此,他能听懂任何人讲的英语,在这种“精品意识”下他开始办英语培训辅导班,渐渐地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打造成“新东方”这一中国著名教育品牌。在磨难中,他把新东方的口号总结成“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求学者。

    很多考生总喜欢把成功看得太神秘和遥不可及,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他们很佩服成绩优秀者,也很欣赏成功者,但是他们只是一个劲地去为别人鼓掌,而忘记了为自己喝彩!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是一座宝藏,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能找到开发的“金钥匙”。每个考生都是上帝的唯一,他让你与众不同,给你的潜力与其他人是一样的,就看你后天的开发程度了。

十一 永不放弃策略

    笔者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商人,走南闯北去跑业务,经常买不到座票。但无论是长途还是短途,车上有多挤,他总能在列车上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从第一节车箱依次走过去。他的做法看上去很笨,但是却非常管用。他最坏的打算是走到最后一节车厢,但每次他在中途就能找到座位。

    他说,因为像他这样找座位的乘客并不多见。经常是在他找到位子的车厢尚剩空位子,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口处却是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附近车厢拥挤的表象迷惑了,而没有想过火车在中途停靠中旅客下车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会。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份急切寻找的耐心。他们被过道上拥挤的情景“吓”住了,满足于已有的一小块站位,看见那么多人都一样,还心安理得。

    他们惧怕万一没找到自己已有的站位被别人抢走了。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结果只能在上车时的落脚处一直站到下车。本来可以争取到很多空着的座位,但是他们放弃了。

    笔者也有类似的体会,大学里往往自习室座位少,而上自习的人却很多,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经常要拿一些水瓶、书包之类的东西去占位置。笔者跟同学一起去一教上自习,我们一个接一个教室推门看,接连十几个教室都没找到空位,慢慢地,他们都放弃了,背着书包干脆回寝室去看书。而我每次从一楼走到四楼总能找到位置,我看见很多人却垂头丧气地走出了一教。这带给我很多思考,我时常告诉自己,今后不论干什么,中途都不要轻易放弃,坚持下来往往中途就会有机会或转机,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干出点名堂来。这也成为支撑我一生的信念。

    生命需要一种精神,那就是永不放弃。人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不存在各种有利的时机,而是有些人缺乏争取它们的勇气,他们没有耐心,在中途就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而放弃了,从此变得消沉。很多人怨天尤人,说自己怀才不遇,把自己当成“千里马”,感叹天下没有“伯乐”。,其实,这个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机会,只要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你是人才,还怕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金子总会发光。失败在所难免,强者在跌倒之后吸取教训继续前行,懦夫却找种种借口从此一蹶不振。高考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正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说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垮他”。

十二方法制胜策略

    笔者曾在《读者》上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朴正熙。(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个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能获得大的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能够圆满完成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人生中的很多事只要你想做你都能做好,并不需要太多的谋略。只要你做你感兴趣的事,并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努力,往往能干出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大事来。瓜熟蒂落,成功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考生要相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考生只要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高考成功指日可待。

十三 自我激励策略

    笔者在一次培训课上听到这样一则故事:

    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讲家没有说任何开场白,只见他手里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礼堂里所有的听众,大声说:“谁要这20美元?”大家先是一愣,后来便纷纷举起手来。他接着说:“我将把这张钞票送给你们当中的一位,但允许我先做件事。”只见他将钞票揉成一团,接着问:“谁还要?”仍看见有人举手。“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呢?”他把钞票抛到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不断地用脚去碾它。1分钟后他捡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水还要?”还是有人在举手。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你们已经上了一堂有价值的课。无论我怎样对待这张钞票,你们都还是想得到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依旧是20美元。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无数次被自己错误的决定或碰到的厄运击倒,我们的尊严和面子被失败的现实碾得粉碎。有时我们觉得我们一无是处,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你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因为你们胸怀理想,并愿为实现理想生生奋斗不息。

     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我们的出生和血统,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尊卑,而取决于我们心灵深处是否有一盏永不扑灭的希望之灯,以及是否有着永不言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我们渴望成功,我们用执着去浇灌生命的花朵,用信念去扬起生命的风帆,用睿智去开拓美好的未来。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实力,成功指日可待。

人生是需要不断激励的,时刻激励自己吧,告诉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今日不搏更待何时?生命如此顽强,一场小小的高考又算得了什么?

十四   勤奋策略

    高考必胜公式:勤奋﹢正确的方法﹢明确的目标﹦成功。

    高考要成功方法是关键,勤奋是保证。古代勤学苦练的典故很多,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映雪读书”、“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囊萤苦读”等等激励了无数人求学进取,奋发图强。

    高考勤奋是前提条件,懒惰是高考致命的缺点,考生要相信“勤奋出天才”、“勤能补拙”。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高考也不例外。

    笔者遇见过很多脑袋很“灵光”的考生,自以为自己“天赋”不错,懒散成性,结果高考一败涂地!我们初中时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做《伤仲永》。文中的主人公天赋可谓超群,但“不使学,泯然众人矣”。这对某些考生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教训。

   笔者很喜欢毛泽东青少年时的求学故事: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很有志向。在家务农时便如饥似渴地找书读。在旺盛的求知欲驱使下,他把韶山冲所有能借到的书都读遍了还不满足。他甚至步行到离家几十里外的舅舅和表兄那里借书。读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和《列强瓜分之危险》的小册子后他便萌发了求学报国的念头。

    16岁他离家到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去求学,离家时送给父母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1年他向东山学校的同学萧三借了本《世界英雄豪杰传》。读完后,他说:“中国也需要这样的人物”。

    后来又到长沙求学,在省立一中读了半年书之后又主动退学寄居长沙湘乡会馆,在定王台下的湖南省立图书馆度过了半年的自学生活。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进馆,最后一个离馆,中午靠一个烧饼充饥。半年内,从酷暑到严寒,毛泽东坚持到图书馆伏案读书,从不间断。博览群书使毛泽东眼界大开。他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贪婪地读,拼命地读,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一样。”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是个“奇男子”,经常在闹市中读书。他与朋友“约法三章”,做到“三不谈”,即一不谈女人,二不谈金钱,三不谈琐事。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1915年秋,他曾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在长沙各大中学张贴《征友启事》。他还热衷于游学,读“无字之书”。他重视锻炼体格,喜爱游泳,坚持冬天洗冷水,吃冷食和硬食,磨砺意志。还坚持“日光浴”、“风浴”和“雨浴”。

     毛泽东主张学习要持之以恒,他读书刻苦,勤做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他的《讲堂录》内容十分丰富。他以“学贵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曝十寒”自勉。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他外出考察人还没出发就叫警卫员把放有他需要的书的大板床搬上了火车。晚年,他眼睛模糊看不清字了,他就叫工作人员读给他听。在逝世前最后一刻他手里还拿着喜欢读的书。

十五自信策略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一个人成功要具备的要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自信。自信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自信的人把实力和微笑写在脸上。有自信不一定会赢,但没自信一定会输!最有气质的人也一定最自信。自信的男人最有魅力,自信的女人最美丽。自信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态度。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思想的深度、行动的力度、思维的广度、志向的高度和眼界的宽度。有一句广告语讲得好,“穿什么就是什么”,你认为你是品牌,你就是品牌,自信就是打造自我品牌的核心武器。在你的内心世界,你认为你会成功,那么你就真的会成功!自信,提升自我价值。

    考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自信是根本,方法是关键,效率是保证。考生应立志考一流的大学,做一流的学问,做一流的人。考生要有“一流”的心态,一流的心态就是自信。

    自信来源于实力,有实力就有竞争力,有竞争力当然有自信。而且,阅历越丰富,成功的次数越多越自信。自信不是口头上自夸的,而是在内心世界对自己神圣的认可,自信不是自恋,嘴头上说自己很自信不顶用。自信不是吹出来的!自信是做事情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只有当你做事有成就感的时候,你才会加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你会告诉自己,“我很了不起,我很棒”!

    自信不是自负,不是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相反,自信者往往能看清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也相信别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自信者都很善于跟别人交往,很有人缘,善于跟别人合作。自信者很有亲和力,无论到哪里都能跟别人打成一片,到哪里都能结交好朋友。

    自信者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自信者都很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他们做事从不拖拉,注重效率!自信者做事很讲究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自信者从不轻言放弃,总能坚持到底,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自信者做任何事情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身上有一种“精品意识”,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建立自信呢?

第一,我们要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穷的潜力。我们的“底子”是好的,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自信的理由。只要找到科学的开发方法,你将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第二,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理性预期,集中意念,想象未来成功时的情景,自己得意开心的样子,树立远景和愿景!考生则可以多想象一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激动场面,以及家人灿烂的笑脸。

第三,采用书面的形式清楚地写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问自己愿为实现目标付出多大的努力。早起和睡前不妨大声朗读自己的目标。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暗示的语言要肯定有力,是充满激情、振奋人心的简短话语,富有号召力的有声文字刺激大脑,将唤醒沉睡中的潜能。

第四,做出果断的决定之后,马上行动!在行动中能克服胆怯,增强自信!行动造就成功,成功提升自信!想而不做永远也不可能成功,只是空想和幻想,是空想家,但绝对不可能是实践家!行动越有力,越自信!

第五,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竞争力,成为无可复制和替代的人!

第六,要有成功的欲望,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跟别人合作并专注于目标,有决心和毅力,克服惰性!

    关汉卿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颗铜豌豆”!这是何等的自信啊。作为一名自信者,追求成功的决心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人生,消极的态度消极的人生。自信者愿意做失败者不愿做的事!考生要重塑自信,粉碎自卑,把自信抛到太平洋,把自信永远写在脸上,写在心里。

十六  管理学策略

    高考并不神秘,我们站在管理学的理论高度看高考就能对高考有更深刻地认识。管理学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最大的用途是为企业创造效益和利润。笔者发现,高考与管理学中的很多原理有着惊人的相似。

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受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自然地转向更高的一层。

    高考看重的是分数,考生高三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成绩。就目标和理想而言,现实中的人永远都不会满足取得的成绩,因为只要是人都是会有欲望的。很多考生刚上高三时可能会把目标定在能有大学读。但随着复习的深入,自己成绩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自然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期望值,由专科到二本,由二本到一本,由一本到名牌!理想是人生的指南,考生在高三路上,乘载着理想的翅膀自由飞翔。

蓝球架子定理

    该定理认为,“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是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最好的目标。

    考生树立目标时要切合实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则一旦不能实现将严重挫伤自己的自信心。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太低则无法激励自己挖掘潜能。太低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考生填志愿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自己的实力去填志愿,实事求是,不头脑发热。

羊群效应

    该理论认为人们做事很容易像跟着领头的羊那样,有跟风心理,盲目从众心理,往往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

    考生高三时很容易盲目从众,看见别人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有些人基础已相当不错,主要任务是提高做题能力。如果你的基础还不怎么好却去模仿他,那你将要吃亏的。不少考生看见成绩好的同学在做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做,就怕自己信息闭塞,就怕自己做的题目比别人少。考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克服盲从心理。

卡贝定律

    该定律认为,放弃有时比争取更有意义,人生要有适当的放弃,抛弃陈旧。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开拓创新。

    考生在做题方面要有所选择,做有代表的典型题。高考时遇到难题要懂得暂时的放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求知。高三的主要任务是围绕高考而努力,考生要明白放弃一些东西是为了更好的得到。考生要自觉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

不值得做定理

    该定理认为,凡是不值得做的,更不值得把它做好。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费时间是最不值得的。

    高三是很紧张的,时间更是十分有限。考生一定要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将宝贵的时间好好利用到复习上。不该做的千万别做,不要在高三留下人生的遗憾。

二八法则

    该法则认为,在投入和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与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少的投入可以获得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得到大的成果。企业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而80%的客户只给你创造20%的利润,企业要紧紧抓住大客户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考生要加强对时间的管理,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集中利用于最有效果的科目和学习的问题上,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马太效应

    该理论把圣经中的一则故事运用于人类资源分配问题上,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是社会的基本现象。富人享有更多的资源,(金钱、荣誉、地位)而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做人和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永远都只是少数。

    考生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个班上,同样的老师授课,用的是同样的课本,但考生成绩却会有很大的差异。成绩优异者越来越优异,成绩不理想者越来越不理想。成绩好的越学越自信,而成绩差的越学越自卑。关键是起初的方法,第一步很关键,考生一定要刚上高三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成绩在不断的提高就越自信。

鲶鱼效应

    挪威人很喜欢吃沙丁鱼,渔民捕到的鱼经过长时间的颠簸后存活率很低,所以鲜鱼量很少,价格却是死鱼的好几倍。只有一位渔民每次都能带回新鲜的沙丁鱼,很多渔民向他请教,他却一直秘而不宣。直到他去世之后,他的秘密才被众人所知。原来,他仅仅在鱼槽多放了一条鲶鱼。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在鲶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从而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后人把这种现象叫做“鲶鱼效应”。

    该理论认为竞争对手的加入能使内部成员产生危机感,从而不断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竞争对手或天敌在某种意义上讲成就了我们,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竞争对手。

    考生一定要在心里默默树立一个竞争对手或榜样。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增强自己的实力,向对手看齐,向成功者学习。与对手较量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考生都需要有自己的榜样,跟随他们的成功脚步,走过高考的一程又一程。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