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方法
时间:2020-03-05 12:14 来源:未知 作者:杨帆 点击:次 所属专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考纲要求: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掌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1.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知识点: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按下图进行联想复习:
(3)知识网: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2.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
①卤素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理解这些规律。
②物质的水溶性用相似相溶原理去掌握。
③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时,可利用价态主线:,依据氧化还原规律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现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此,复习时注意H2S的还原性,浓H2SO4的强氧化性,S、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与实验结合
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复习硝酸的强氧化性时,可根据Cu与稀HNO3实验,设计如下问题:①反应开始前装置怎样避免装置内的空气;②怎样使铜与稀硝酸反应能自动停止,防止NO过多;③反应后,能有效的通入空气,证明NO;同时还要防止NO及生成的NO2逸散到空气中。
(3)与计算结合
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2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3.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①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依据其结构的相似性找出其性质的相似性。
②递变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由于其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的数、原子半径等)的递变性,而导致了其性质的递变性。
以卤族为例,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①单质氧化性减弱;②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③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增强;④氢化物及卤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等等。
③特殊性。要从“相似”和“递变”中去认识事物的“特殊”。了解物质的特性,有利于推断、鉴别和区分各种物质,特别是框图题,避免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而产生混淆。如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则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氢氟酸为弱酸,而其他氢卤酸是强酸;氟化银可溶于水,而其他卤化银不溶于水等等。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特出重点,强化记忆。
例如,在复习某一物质的保存时,总结化学试剂存放的一般规律;在复习SO2与H2S反应时,总结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一类反应其他如:NH3+NO、Na2O2+H2O、NaH+H2O等。
4.运用比较,同中求异
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如:①液氯和氯水的比较;②盐酸和氯化氢的比较;③三大强酸的比较。
5.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盛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