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验中的常见易错点
时间:2020-03-13 20:36 来源:未知 作者:张高豪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易错点 高考实验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一、仪器和用品
例1、蒸馏时用的烧瓶底子很圆叫圆底烧瓶,实验室制氯气时装浓盐酸的漏斗颈很长叫长颈漏斗( )
解析:错误.
(1)蒸馏时用的烧瓶不但底子很圆而且在颈部 有一个支管,叫蒸馏烧瓶.(2)实验室制氯气时装浓盐酸的漏斗 颈很长而且带有一个活塞,可以控制液体滴下的速度,叫分液漏斗,经常有同学把分液漏斗说成长颈漏斗,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长颈漏斗,再答成长颈漏斗一定看一看他的脖子有多。
例2、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 85 g NaCl溶于1 L 水中配成 0.1 mol/L 的NaCl 溶液( )
解析:错误.
(1)托盘天平只能粗略称量固体的质量,称到 0.1g,四舍五入,称5.9 g,要想准确称5. 85 g NaCl需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2)如果溶于“1 L 水”中配得的溶液体积会大于 1 L,浓度小于0. 1 mol/L,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可得0. 1 mol/L 的NaCl溶液.
例3、 用50 mL 量筒量取8. 00mL 蒸馏水注入浓硫酸中配制稀硫酸( )
解析:错误.
(1)筒量只能粗略量取液体的体积,准确到小 数点后第一位,只能量取8. 0 mL. (2)量取8. 0 mL 蒸馏水应用 规格为10 mL 的量筒,用50 mL 量筒量会产生较大误差.(3)不 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例4、欲准确配制0.5 mol/L 的NaOH溶液480 mL,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0. 5 mol/L× 0. 48 L × 40 g/mol=9.6 g,放入容量瓶中,加入至刻度线( )
解析:错误.
(1)如果脑子不拐弯,直来直去,算出来一定是 9. 6 g,欲配制480 mL 溶液,只好用500 mL 容量瓶配500 mL,按 500 mL 溶液去计算.需NaOH :0. 5 mol/L × 0. 5 L × 40 g/mol = 10.0 g,拐一个弯子得到的是10 g,拐两个弯子得到的是10.0 g. (2)不能直接加到容量瓶中,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入 容量瓶中.
例5、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用于滴定( )
解析:错误.
碱式滴定管用于装碱性溶液,不能装酸性、强氧 化性溶液和有机物,因为碱式滴定管下端有一段橡胶管,易被腐蚀,应用酸式滴定管量取KMnO4溶液.
例6、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入液体中( )
解析:错误.
如果要测量反应液的温度,就插入反应液中,蒸 馏时温度计用于测蒸出的气体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 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例7、盛放Na2CO3溶液时,使用带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玻璃 瓶( )
解析:错误.
(l)Na2CO3水解呈碱性,碱与玻璃中的SiO2反 应生成Na2SiO3,会把瓶子和塞子粘在一起,不能用玻璃塞,更 不能用磨口玻璃塞,要用橡胶塞.(2)溶液装在细口瓶中,固体 装在广口瓶中.
例8、将Na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后再与水反应 ( )
解析:错误.
Na很软用小刀切即可,在研钵中研时产生热量会使Na燃烧。
例9、先把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把pH试纸伸进试剂瓶中蔬取待测液,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为 3-5( )
解析:错误.
(1)如果把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等于把待测 液稀释了,只要不是中性溶液就会产生误差,(2)把pH试纸伸 进试剂瓶会把整瓶试剂污染了,应把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 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 色卡比较,确定溶液的pH. (3) —般用的都是广泛pH试剂,只 能读出整数.
例10、在蒸发狐中灼烧干海带至其完全变成灰烬( )
解析:错误.
蒸发皿用来蒸发液体,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两者的材料不同,坩埚用耐高温陶瓷制成,使用的温度上限约为 800 ~1000 ℃,蒸发皿通常是普通玻璃制或陶瓷制成的,使用温 度多在400 ℃以下,太高了会破裂的.
例11、确定溶液中是否有K元素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做焰色反应( )
解析:错误.
玻璃中含有钠元素,产生干扰,应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待测液,透过蓝色钴玻璃过滤掉可能有的Na元素 产生的焰色,如果观察到浅紫色说明有K元素.
二、分离和提纯
例12 除去Cl2中的HCl用饱和NaOH溶液洗气( )
解析:错误.
NaOH溶液既会吸收HCl,又会吸收Cl2,应用饱 和NaCl溶液,饱和NaCl溶液中c( Cl- )约是饱和氯水的180 倍,能使平衡Cl2+H2OH++Cl-+HClO,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抑制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减少氯气的损失,又能溶解HCl气体. 同样道理,除去CO2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不用饱和 Na2CO3溶液,因为Na2CO3+H2O + CO2= 2NaHCO3,会消耗不 该除去的CO2,除去SO2中的HCl用饱和NaHSO3溶液洗气,除 去H2S中的HCl最好用饱和NaHS溶液洗气.
例13、除去苯中的苯酚用浓溴水然后过滤( )
解析:错误
.浓溴水可以与苯酚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三溴苯酚,但三溴苯酚也是有机物易溶在苯中不沉淀无法过滤,又引 入了Br2,也会溶于苯中,这是十分糟糕的一种做法.正确的应是加足量NaOH溶液,使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溶液分层,用分液法分离.
例14、提取碘水中的碘时用乙醇萃取( )
解析:错误。
选择萃取剂是很讲究的,与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与原溶剂不互溶.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做萃 取剂.可以用苯、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不能用乙醇或会与 碘反应的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也有同学说为什么不直接蒸馏呢?把水蒸出去不就可以了,这是因为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碘水是很稀的,如果蒸馏需消耗大量的能量去蒸发水,通过有 机溶剂萃取,把碘浓缩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分液,再把有机溶剂 蒸出来,在蒸馏烧瓶底部就可以得到碘单质了(碘的沸点 184.35℃ CCl4的沸点76.5 ℃).不少同学搞不清蒸馏时把谁蒸出来了,受碘易升化的影响,误认为把碘蒸出来了.所以提取碘 水的碘可以用CCl4,三步走——萃取、分液、蒸镏.
例15、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含有溴的苯溶液从分液 漏斗下口入出( )
解析:错误.
萃取后静置分层,含有溴的苯溶液密度小于水 在上层(苯的密度0.879 g/cm3),水在下层,下层液体从分液漏 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如果换成CCl4(CCl4的密度为1.5947g/cm3),含有溴的CCl4会在下层.
例16、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是光照条件下通入氢气( )
解析:错误.
除杂过程需易操作,乙烯与氢气反应不容易,需加热和催化剂,通入氢气的量也不好把握,少了剩乙烯,多了剩 氢气,再说两种气体反应既使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也不可能完 全反应,这种方法不可取,也不宜用酸性KMnO4溶液洗气,因为虽然除去了乙烯,但生成了CO2新杂质.可以通过溴水洗气,乙 烯生成1,2 - 二溴乙烷,沉在水下.
例17、用加热法除去NH4Cl中的I2( )
解析:错误.
可以用加热法除去Na2CO3中的NaHCO3、除去 NaCl中的I2,但不能用加热法除去NH4Cl中的I2,因为加热时I2易升华,NH4Cl易分解生成气体跑出去.也不能用加热法除去 K2CO3中的NaHCO3.
例18、用过滤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Cl-( )
解析:错误.
Fe(OH)3胶体微粒很小的,可以透过滤纸,无 法分离,应用胶体的除杂方法——渗析.
例19 、除去KCl中的K2SO4的方法是加入适量的BaCl2溶 液过滤.( )
解析:错误.“
适量”说着容易做着难,除杂时往往加过量的 BaCl2溶液确保把SO42-除干净后过滤,过量时麻烦又来了,过 量的BaCl2也需要除去,用过量的K2CO3溶液后过滤,过量的 K2CO3再用过量的盐酸去除,过量的盐酸通过加热法挥发出去, 这样就很完美了。需用三种试剂:BaCl2溶液、K2CO3溶液和盐酸.
三、物质的检验
例20、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若火 焰呈黄色,则原溶液中有钠盐( )
解析:错误.就错一个“盐”字,可能是NaOH,应说成含有钠元素.
例21、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待检测的试样放入试管中, 加入NaOH溶液,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解析:错的不轻.
(1)加入NaOH溶液后应加热才能产生氨 气.(2)石蕊试纸应"湿润(3)应用“红色石蕊试纸(4)现象是“变蓝
例22、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待检测试样放入试管中,加 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解析:错误.
检验CO32-时有必要指出“无色无味”气体,是 为了排除SO32-、HSO3-造成的干扰,还要注意出现上述现象也 可能是有HCO3-,还要排除HCO3-的干扰,需另取试样加BaCl2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才能说明有CO32-.
例23、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样加入试管中,先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
解析:错误.
如果原溶液中有Ag+,会生成AgCl白色沉淀, 不会溶在稀盐酸中.所以检验SO42-时应先加足量的稀盐酸,让可能有的CO32- .HCO3-、SO32-、HSO3-全部转化为气体,同时让 可能有的Ag+全部转化成沉淀,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加 BaCl2溶液.
例24、检验Cl-的方法是取样加入试管中,先加AgNO3溶 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不溶解( )
解析:错误.
如果原溶液中有SO32-或SO42-,也会出现同样 的现象。正确的做法是:先加足量的稀硝酸,把可能有的SO32-全部 氧化成SO42-,再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或出现 白色沉淀,排除干扰后,在上层清液中加AgNO3溶液,又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有Cl-.
例25、某白色粉末中可能有NaCl和Na2SO4中的一种或 两种,确定该粉末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方法如下:取少量粉末 加水溶解,先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NaCl,在上 层清液中加BaCl2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Na2SO4 ( )
解析:错误.
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不一定是AgCl, 可能生成了Ag2SO4白色沉淀,在上层清液中加BaCl2溶液,又 出现白色沉淀,不一定生成BaSO4,因为先加入AgNO3溶液,往 往会过量,加BaCl2溶液会生成AgCl。正确的做法是:取少量试液,先加过量的Ba(N03)2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Na2SO4,反之无Na2SO4;在上层清液 中加AgNO3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NaCl,反之无NaCl。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