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需要特殊注意的教材内容之化学反应原理
时间:2025-04-10 09:36 来源:未知 作者:张德金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化学反应原理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燃烧热中的生成指定产物:碳元素变为CO2(g),氢元素变为H2O(l),硫元素变为SO2(g),氮元素变为N2(g),磷元素变为P2O5(s),卤族元素变为HX(g)等。
2、研究与实践:了解火箭推进剂
(1)液氢和液氧。
(2)混肼-50(肼和偏二甲肼的50/50重量份混合物)和四氧化二氮。
肼:N2H4。偏二甲肼:(CH3)2N-NH2。
(3)RP-1高精炼煤油和液氧。
(4)肼和四氧化二氮。
3、最早研究反应热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他们利用冰量热计(即以被熔化了的冰的质量来计算热量)测定了碳单质的燃烧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飞秒化学
要跟踪和检测化学反应中某些寿命极短的中间体或过渡态,必须采用10-15~10-12s的时间分辨技术,这种对超快速化学反应的研究被形象地称为飞秒(FS,1FS=10-15S)化学。
这些研究对了解化学反应机理、控制反应进程、充分利用物质和能源等非常重要。
2、研究与实践:汽车尾气及治理
(1)尾气的成分及其危害
固体悬浮颗粒: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激发恶性肿瘤。
一氧化碳: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氮氧化物:对呼吸系统有危害。
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积累中毒,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系统。
二氧化硫:对呼吸系统有危害。还容易形成酸雨。
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尾气的治理。
①我国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2023年7月1日起全国实施的国六排放标准6B。
②汽车尾气三元催化转化技术
三元催化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机外净化装置,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碳氢化合物)和NOx等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
③柴油汽车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指柴油汽车尾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尿素)与烟气中的NOX生成N2和H2O。
3、1898年,德国的弗兰克和卡罗研究出了氮气与碳化钙(CaC2)、水蒸气反应制备氨的方法。
CaC2+N2=Δ=CaCN2+C (CaCN2氰氨基化钙)
CaCN2+3H2O=CaCO3+2NH3↑
4、1908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申请了循环法合成氨的专利。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气体通过高温催化剂;低温除氨后再次循环,通过高温催化剂;全过程在一定压强下进行;进出催化剂床的冷、热气体进行热交换;用蒸发成品氨来冷却离开催化剂的气体。1909年申报了高压专利,以及用锇作催化剂和用铀-碳化铀作催化剂的专利。
5、德国化学家博施进行工业化生产试验。所面临的问题有
(1)设计获得大量廉价原料气体的方法:采用水煤气(主要成分为H2和CO)作为氢气的来源;氮气由液化空气分离法提供。
(2)寻找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最后筛选出了合成氨工业用催化剂:铁系催化剂。
(3)开发适合高温、高压下的合成设备:找到了用熟铁作衬里的办法。
哈伯完成了合成氨的基础开发工作,博施实现了合成氨的工业化,这种合成氨的工业方法被称为“哈伯-博施法”。
6、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制取方法如下:
CO(g)+H2S(g)⇌COs(g)+H2(g)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1、盐类水解的应用:
(1)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去污效果,原因就在于升温可以促进Na2CO3的水解,使溶液中c(OH-)增大。
(2)在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常将FeCl3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目的就是通过增大溶液中H+的浓度来抑制FeCl3的水解。
(3)人们常用可溶性的铝盐、铁盐作净水剂,就是利用Al3+、Fe3+的水解。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可以使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从而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起到净水的作用。
(4)如果盐的水解程度很大,则可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例如,用TiCl4制备TiO2的反应可表示如下:在制备时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促使水解趋于完全,所得TiO2·xH2O经焙烧得到TiO2(类似的方法也可用于制备SnO、SnO2等)。TiO2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是一种白色颜料,广泛用于涂料、橡胶和造纸等工业。
2、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溶液呈酸性,原因是Al3+水解,Al3++3H2O⇌Al(OH)3+3H+。
3、在实验室配制Na2S溶液时,常滴加几滴NaOH溶液。
4、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其原因是草木灰中的K2CO3水解显碱性,铵态氮肥水解显酸性,混合施用相互促进水解,造成铵态氮肥生成氨气挥发,降低肥效。
5、Sb2O3(三氧化二锑)可用作白色颜料和阻燃剂等。在实验室中可利用SbCl3的水解反应制取Sb2O3(SbCl3的水解分三步进行,中间产物有SbOCl等),其总反应可表示为:2SbCl3+3H2O⇌Sb2O3+6HCl
为了得到较多的Sb2O3,操作时要将SbCl3缓慢加入大量水中,反应后期还要加入少量氨水。
6、SOCl2(亚硫酰氯)是一种液态化合物,沸点为77°C。
(1)SOCl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H2O=SO2↑+2HCl↑。
(2)将AlCl3溶液蒸干并灼烧得不到无水AlCl3,而将SOCl2与AlCl3·6H2O混合并加热,可得到无水AlCl3,原因是AlCl3·6H2O中分解出来的结晶水,与SOCl2反应生成HCl,抑制了AlCl3的水解。
7、锅炉除水垢:为了除去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CaSO4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然后用酸除去。
8、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可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遇到深层的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便慢慢地使它们转化为铜蓝(CuS)。
9、氟化物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
牙齿表面的釉质层的主要成分是难溶的羟基磷灰石[Ca5(PO4)3OH]。
口腔中的细菌在分解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有机酸产生的H+使羟基磷灰石溶解:Ca5(PO4)3OH+4H+=5Ca2++3HPO42-+H2O。
在牙膏中添加氟化物,能预防龋齿。氟离子能与羟基磷灰石发生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5(PO4)3F]: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氟磷灰石的溶解度比羟基磷灰石的小,更能抵抗酸的侵蚀。氟离子还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
添入牙膏中的氟化物有一氟磷酸钠(Na2PO3F)、氟化钠(NaF)和氟化锶(SrF2)等。
高氟地区的人群、6岁以下的儿童等不宜使用含氟牙膏。
10、研究与实践:了解水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原理
①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碳酸氢盐[Ca(HCO3)2、Mg(HCO3)2]所形成的硬度,还有少量的碳酸盐硬度。
碳酸氢盐硬度经加热之后分解成沉淀物从水中除去。
②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主要是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等盐类所形成的硬度。
这类硬度不能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
反渗透法能够实现降低水中各种离子,实现硬度的降低。
(2)工业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危害、处理方法
工业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CaSO4、MgCO3等。
危害:硬垢导热性差,浪费燃料或电力。硬垢热胀冷缩和受力不均,增加锅炉爆裂甚至爆炸的危险性。硬垢会附着重金属离子。
处理方式:用酸溶解。
11、在化学分析中,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Cl-时,采用K2CrO4为指示剂,利用Ag+与CrO4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滴定终点。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
1、锂离子电池
(1)是一种二次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2)锂离子电池构造是把锂离子嵌入碳(石油焦炭和石墨)中形成负极。正极材料常用LixCOO2,也用LixNiO2和LixMn2O4等,电解液用LiPF6+二甲基碳酸酯(DMC)等。
(3)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为嵌锂石墨,正极材料为LiCOO2(钴酸锂),电解质溶液为LiPF6(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无水)。该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原理可表示如下。
负极:LixCy-xe-=xLi++Cy
正极:Li1-xCoO2+xLi++xe-=LiCoO2
总反应可表示为:LixCy+Li1-xCoO2=LiCoO2+Cy
(4)注意:锂离子电池不是锂电池。锂电池的负极为金属锂,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石油焦炭和石墨。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温和,危险性低。
2、历史上第一个化学电源
1789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法尼发现挂铜钩的蛙腿接触铁栏杆就会抽搐。他认为这是“动物电”。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认为肌肉收缩可能是受到了电刺激。
伏打在1792~1796年发现只要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中间隔着湿的硬纸等,都会起电。
伏打设计了一种能检验电量的验电器。
1799年,伏打研制了能维持一定电流的电堆。这种电堆能为科研、生产提供稳恒电源。
3、普通锌锰电池:
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负极:Zn+2NH3-2e-=[Zn(NH3)2]2+
正极:2MnO2+2e-+2NH4+= 2MnO(OH)+2NH3
4、电解与元素的发现
5、电有机合成己二腈
阳极:H2O-2e-=1/2O2↑+2H+
阴极:2CH2=CCN+2H++2e-=C(CH2)4CN
总反应:2CH2=CCN+H2O→电解→c(CH2)4CN+1/2O2↑
6、用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电级反应为:
阳极:Fe-2e-=Fe2+
阴极:2H2O+2e-=H2↑+2OH-
处理过程中还发生反应: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Fe3+以Fe(OH)3形式除去。
7、白铁皮:薄钢板表面镀上一层锌。马口铁:薄钢板表面镀上一层锡。
发蓝处理:用化学方法在钢铁部件表面进行发蓝处理(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
8、黄铜:铜锌合金。白铜:铜镍合金。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来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
9、锌银纽扣电池的总反应:Zn+Ag2O=ZnO+2Ag(碱性电池KOH为电解质)
10、一种用于心脏起搏器的微型电池的电极材料是石墨和锂,电解质溶液为等物质的量的LiCl、AlCl3溶解在SOCl2中形成的溶液。这种电池的总反应为
8L i+3SOCl2=6L iCl+Li2SO3+2S。
11、研究与实践:暖贴的设计与制作
暖贴的使用原料:铁粉、活性炭、蛭石、无机盐和水等。
暖贴的发热原理: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Fe-2e-=Fe2+
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4Fe(OH)2+2H2O+O2=4Fe(OH)3
2Fe(OH)3=Fe2O3+3H2O
当撕开明胶层后,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与铁粉发生氧化反应,铁粉被氧化后就会释放出热量。其中,活性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保证氧化过程顺利进行,同时还可以使热量均匀散发。蛭石则是一种防火材料,具有保温的作用,它和活性炭一起将铁粉散开,避免暖贴发热太快而导致灼伤。无机盐和水则作为催化剂,可以促使铁粉更快地氧化,加快热量的释放。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