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概念辨析
时间:2016-01-07 11:56 来源:摘抄于因特网 作者:李留记 点击:次 所属专题: 概念辨析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1. 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组成发生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随之改变。化学变化就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分子的 过程。
离子:是带电的 原子和原子团,带正电荷的是阳离子,带负电荷的是阴离子。
质子:是 构成原子核的带电微粒,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007。
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不带电微粒,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008。
电子:质量最小,是 构成原子的另一种带电微粒,再原子核外绕核做高速运转,能量高低不一,由里及外分布。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每个原子种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 组成、构成、形成
组成:是宏观的定性说明物质种含有哪种微粒,哪种元素和哪几部分。
构成:是微观的描述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种类、个数和空间构性。
如我们可以说:水由H、O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
形成:指物质的转化、生成过程。
3.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不仅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还表示组成元素原子数目的相对比例。化学式包括分子式、结构式、最简式、电子式等。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分子式。不以分子形式存在的离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就没有分子式。如NaCl、SiO2等只表示化学式,具体地说是最简式。
最简式:又叫实验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原子个数地最简整数比地式子。如C2H2和C6H6地最简式都为CH。有些物质地分子式和最简式是相同地。
结构式:用元素符号通过价键相互连接表示物质中原子地相互排列顺序和结构地式子。
电子式:用“。”或“X”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地式子,可表示原子形成分子时地成键情况。
结构简式:又叫示性式,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分子含有一定官能团地一种简化结构简式。如:含乙醇地结构简式是CH3CH2OH,甲醚地结构简式是CH3OCH3,所以结构简式还是能明确简便地表述同分异构体。
4. 相对分子质量、式量、摩尔质量
相对分子分子质量:指由分子地 实际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表示不同分子质量的相对大小,等于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的相对质量之和。
式量:他等于某种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质量的加和,如NaCl的式量是58.5,OH-的式量是17。
摩尔质量:是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属于物理量,单位为g/mol,当以g/mol为单位时,任何物质的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式量。
5.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12C质量的1/12的比值,代表的是不同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其近似等于该原子的质量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指某元素所有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的丰度通过一定计算所得到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这样得来的。计算式为:
M= M1a1%+M2a2%+...( a1%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1的这种原子在自然界中的丰度)
质量数:当忽略电子的质量,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近似为1时,原子中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的加和。因此,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又近似等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很明显,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这是一个质量关系式并非数量关系式。
6.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集合概念,论种类不论个数。
核素:指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是对单核微粒的一种泛称,论种类不论个数,如H、D、T各表示一种核素,具体应用时核素以原子形式出现,二者的关系就如同“学生”和“哪个学生”一样。
同位素:同种元素不同种核素(原子)间的互称,是关系概念。如H、D、T都是氢元素的同位素。“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同位素现象的存在是原子种类远多于元素种类的原因。
7. 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称为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如O2、O3就是氧的同素异形体。不同点指的是物质的构成和物理性质不同。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的物质间的互称,广泛存在于有机物中,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的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的互称。结构相似是指原子的成键方式相同(含相同的官能团)。
8. 酸的氧化性、氧化性酸
任何一种酸都能提供H+,H+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氧化性,所以酸都有氧化性,酸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
氧化性酸是指酸分子中的中心元素具有氧化性,属于酸的特性。
如HNO3和HCl都具有氧化性,而HNO3是氧化性酸,HCl在一定条件下却显示还原性。
9. 酸、碱的强弱,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的强弱是由酸、碱的电离程度决定的,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为强酸、强碱,部分电离的就为弱酸、弱碱。
酸碱性的强弱是由酸、碱在水中已电离出的H+和OH-的浓度决定的,H+或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或碱性就越强。
10.中和与中性
中和:是一定物质的量的酸与碱按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所确定的计量系数之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性:是指电解质溶液中c(H+)=c(OH-)的状态。酸、碱恰好中和后,溶液未必呈中性,还要看生成的盐能否水解。
11.电离、电解、分解、水解
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理解成离子的过程,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
电解:是电解质溶液在外加电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分解: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与化合相对。
水解:是指某些盐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跟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的过程。盐的这一性质使某些盐溶液表现出一定的酸碱性。在有机反应中也有水解反应。
12.盐析、渗析
盐析:指向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高浓度的无机盐,降低该物质的溶解度,从而使该物质 析出的过程。盐析使可逆的,由于盐析生成的沉淀用溶剂加以溶解仍可形成溶液,这一原理常用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渗析又叫透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通过性,使胶体微粒和其中混有的离子和分子杂质分开的过程。
13.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N2O5、SO3、P2O5、等。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NO2等,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但Mn2O7、 Cr2O7却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属于两性氧化物,如Al2O3、ZnO等。
14.正极与阳极、负极与阴极
正极是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发生还原反应,但自身不参加反应;阳极是电解池中外接电源正极的一极,电解时发生氧化反应。若为活泼电极则自身失去电子被氧化;若为惰性电极则自身不参加反应。
负极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自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是电解池中外接电源负极的一极,电解时发生还原反应,但自身不参加反应,与电极材料无关。
15.萃取、分液
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所加溶剂叫萃取剂,分离的操作叫分液。
16.蒸馏、分馏、干馏
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操作,例如蒸馏水的制法。有简单蒸馏、真空蒸馏、精馏、恒沸蒸馏等。
分馏:是蒸馏的一种方法,在一个设备中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组分。适合于组分的沸点相差很小的液体混合物,例如石油的分馏。
干馏:属化学变化,是将煤、木材等固体燃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17.脱水性、吸水性
脱水性: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其它分子(主要是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水分子的形式脱去的性质。如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加热时,乙醇脱水生成乙烯,因此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吸水性:能除去或减少物质中所含游离态的水或结晶水的功能。如浓硫酸、碱石灰能用作干燥剂,就是它们具有吸水性的表现。
18.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是一种分子间德电性引力,广泛存在与气态、液体、固体物质的分子间。但其作用比分子间氢键少弱。
氢键:不属于化学建,在某些含氢化合物中,由一个分子中的半径小,非金属性强的原子(F、N、O)和另一个分子中的氢原子间产生的引力形成。分为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所以教材中又把氢键称为较强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氨极易溶于水,极易液化就是氢键引起的。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