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用好四种资料
时间:2007-10-30 12:51 来源: 作者:鲁志超 点击:次 所属专题: 考前复习 参考书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高考近在眼前,如何在这段时间合理安排,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家长和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过去的经验和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用好四种资料
1.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中的化学科内容。考试大纲是考试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和能力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命题就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的,所以考生一定不能忽视考试大纲。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考试大纲进行通读,一方面对考试内容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查找一下知识点有没有遗漏,及时查缺补漏。
考试大纲后还附有题型示例。考试大纲后的题型示例,都是近几年高考题的样题,阅读题型示例,增强对高考的难度、方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直观的了解和感性认识,从而增进考试信心。
2.近几年高考题。近几年的高考题目相对稳定,题目的难易程度、题型基本保持平稳。而且有些试题还会重复出现,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第9题是1995年高考第17题,2006年全国卷Ⅱ第10题由2001年高考试题第6题改编而来。阅读历年高考题时还要注意参考答案的要求,规范答题过程。后期一般不要再大量做其他的习题,应将视线转移到近年高考题上。
3.曾经做过的练习和试题。经过前期复习,曾经做过很多习题,应及时将做过的试卷再拿出来,逐一梳理,尤其关注那些做错的习题和曾经出过问题的习题,要认真研读,找到症结所在,如属知识内容问题,应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如属思维方法方面的问题,应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以期提高。通过高考之前的多次清理,尽可能达到基础知识扎实,解题能力提高,应变能力增强。
4.化学课本。化学课本是基础,高考命题依据也包含课本内容。课本里面有高考信息,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第11题是第二册P57页的习题3演变而来;2006年全国卷Ⅱ第11题其中三个选项来自第二册第10页插图;第26题来自第二册第168页演示实验及插图;第27题第2问来自第二册第30页第4题。前期复习时由于主要是综合训练,可能忽视基础知识特别是非主干知识。利用最后一段时间对课本进行通读,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阅读时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用途和存在等,特别是对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原理、操作、现象等)内容的阅读尤其重要,对基本操作及一些具体的要求能够做到再现,对一些重要实验要能明确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规范化解题训练
答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在化学学科的考试中,审题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题型、审关键字、审表达要求、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等。
每年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作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例如题上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而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物质的名称而写成分子式;要求写出结构简式而写成分子式;把“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酯代反应”,把“加成反应”写成“加层反应”、“加陈反应”等,将碳碳双键写成C=C,将醛基(-CHO)写成-COH、CHO-等等;不配平方程式就做题或把单位搞错;看题不认真,漏看错看关键字词等。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在冲刺阶段要加强规范化书写训练。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