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的类型及答法
时间:2019-05-24 09:42 来源: 作者:范瑞开 点击:次 所属专题: 简答题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化学问题,要求用意思完整,言辞简洁,逻辑性强,能击中要害的字、词、句、字母、符号、化学用语、数字和单位等来回答化学问题,解释化学现象,故常叫化学简答题。它的命题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双基进行元素及比合物的推断,物质的分离、提纯、制备;化学实验及简单的设计等。命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现为类似填空的形式,另一种表现为提出问题,要求回答。
解答简答题一般思路是:①认真审题,抓住核心,分清要说明问题,还是要归纳结论,还是要验证原理;②分析题意,找出题中所有的大小知识点,并抓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③学会知识迁移,把书本知识渗透到题目中,积极思维,寻找交联点;④草拟方案,联系题意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小结,并对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操作规范,语言精炼,意思完整。
1.“实验操作”型
要求回答“怎么做”。往往用来考查化学实验知识,最常见的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分析时要运用同中求异的思维方法,设计出简便而可行的实验方案。回答时,需用文字陈述实验的操作步骤、所用药品、现象以及结论。一般不必阐述“这么做”的理由。
例: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纸、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分析]题目中提供了多种试剂,它既限制了答题的范围,又对解题产生了干扰,分析时不要被众多的试剂所迷惑,而应作适当的取舍。鉴别对象是酸,因此必须从H+着手,想法使两者的pH值搞得不相符,方法是加水。在稀释时,弱酸还有未电离的弱酸分子进一步电离出H+,使[H+]降低的幅度较小,这种差异可用pH试纸定量加以区别,而石蕊试液只有定性意义,故不宜选用。
[答案]各取等体积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的幅度大的那瓶是强酸。
2.理论解释型
要求说明“为什么”。多用来考查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最常见的是分析说明和解释一个化学现象和事实,分析时要运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力争自圆其说,回答时侧重于化学用语,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例:在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分析]回答时必须把前因后果说清楚,说全面,有的只答出温度升高纯水电离增大,至于原因只字未提,因此未尽题意,仅得一分。
[答案]已知室温时,纯水中的[H+]=[OH-]=10-7mol/L,又因为水的电离(H2O
3.因果关系型
因是问题和说理的依据,果就是推理和判断的结论,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
例:有两瓶pH=2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断哪瓶是强酸。
[答案]各取等体积酸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的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酸。
[分析]回答时必须答出稀释,测pH值,指出pH值变化,然后解出正确判断,其中稀释,测pH值是题目要求回答的最简单实验方法,pH值的变化是判断的依据,正确的判断结果是合题的结论,答案的三句话,思路简捷,因果明确。
4.平行关系型
一个问题,必须同时考虑几个平行因素,然后综合比较,择优回答。
例:用电石和水反应,产生的乙炔中含有H2S、PH3等杂质,某学生拟选用NaOH溶液,KMnO4溶液,CuSO4溶液中的一种除去H2S杂质,经研究最后确定选用CuSO4溶液,请根据反应原理回答:
(1)选用NaOH溶液的理由是______,排除选用NaOH溶液可能原因是______。
(2)选用KMn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排除选用KMnO4溶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3)选用CuSO4溶液的理由是______,最后确定选用CuSO4溶液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能否用Cu(NO3)2溶液代替CuSO4溶液?为什么?
[答案]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H2S和C2H2的性质,回答时首先考虑H2S的几个平行的性质因素:
硫化氢系酸性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中和反应);
硫化氢具有强还原性能与KMnO4溶液反应(氧化一还原反应);
硫化氢能与Cu2+,Pb2+等多种金属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
择优确定CuSO4溶液时又必须考虑:
(1)除去杂质试剂不能与制取的气体反应;
(2)除去杂质应完全彻底;
(3)实验现象尽可能明显;
(4)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延续关系型
要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研究前期反应,又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后期反应作出正确的回答。
例:两个大小相等的集气瓶,室温下一个充满H2S,另一个充满SO2气体,将集气瓶口对口密封上下颠倒数次,请回答:
(1)反应后瓶内压强最大时是原来的多少倍?
(2)反应完全后两瓶内物质各是什么?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答案](1)1/4;(2)S,SO2,H2SO4;(3)2∶1。
[分析]由于SO2气体过量,反应后瓶内压强最大时应是剩余的SO2未溶于生成的水时的状态。
回答(2)时,应考虑剩余SO2与生成水的相互反应,因而瓶内物质反应为S、SO2、H2SO4,因为SO2不可能完全溶解,而溶有SO2的水应是H2SO4溶液。
6.逆向关系型
逆向思维简答题也较常见,例如概念和问题的逆向关系,计算题中的逆向运算,化学原理和方法的逆向思维等,它有利于克服学生正向思维的定势。
例:某学生利用实验里制取O2的装置,加热0.1摩的Cu(NO3)2的晶体,他首先计算在标准状况下可得的气体体积,再加热并收集,但实验失败,未能收集到应用的气体,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操作上,装置漏气,用错试剂,虽加热但未分解等。
理论上:因2Cu(NO3)2
4NO2+O2+2H2O=4HNO3
反应生成的气体NO2和O2以4∶1的体积比完全生成了HNO3,故用排水法不能收集到Cu(NO3)2分解产生的气体。
[分析]本题从应放出气体又收集不到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分析作答,由于止向的计算易出差错,因而逆向的回答也易错漏。
7.发散性型
各种化学问题,常见的均有固定答案,且多具唯一性,尽管有些题目有多种解法,但最后的答案却是相同的(有人称之为“对闭型”题目。)
发散性题目一般只有统一要求,没有固定答案,且有时不止一个答案(人称之为“开放型”题目),解题这类题目是从一个目标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以寻求多途径,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例:现有0.1mol·L-1Al2(SO4)3溶液100毫升,若要产生1.17克沉淀,问要加入多少毫升0.5mol·L-1NaOH溶液?
[答案]9毫升和130毫升。
(1)当加入的NaOH溶液不过量时:
Al3++2OH-=Al(OH)3↓
3 78
0.5 V 1.17 V=90mL
(2)当加入的NaOH溶液过量时:
Al3++ 3OH- = Al(OH)3↓
1 3 1
0.02 0.5V1 0.02
解得 V1=120(mL)
因已知生成的Al(OH)3沉淀为1.17/78=0.015(mol)
故知溶解的Al(OH)3应为:0.02-0.015=0.005(mol)
∴A1(OH)3+OH-=AlO2-+2H2O
1 1
0.005 0.5V2
解得:V2=10(mL)
∴V1+V2=180(mL)
[分析]本题属一个问题多个结论,根据Al(OH)3的两性,应从加入的NaOH溶液是否过量全面分析解答)3的两性,应从加入的NaOH溶液是否过量全面分析解答。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