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必修一>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探讨与扩展a>

留给周期表的问题

门捷列夫生活的年代正是不断宣布发现稀土元素的年代。1871年门捷列夫精确地预言了“类硼”的存在和性质。指出它的原子量为44,可能生成一种如Eb2O3的氧化物,比重3.5,碱性比氧化铝强,比氧化钇或氧化镁弱,盐类无色,其碳酸盐不溶于水等。门捷列夫的这些预言都被尼尔逊发现的钪完全证实了:钪的原子量为44.96,氧化物为Sc2O3,比重3.86,碱性比氧化铝强,比氧化钇或氧化镁弱,碳酸钪不溶于水……这再次证实了周期律的正确性和重大科学意义。

19世纪80年代,门捷列夫的周期律和周期系已被广泛接受。那时大多数稀土元素已被发现,可是谁也不知道稀土元素究竟有多少。周期表中,在钡和钽之间(铪Hf是在1923年发现的)原子量的差别是45个单位,从原子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这里有一个相当大的空间留给稀土元素,但是究竟有多少个?20个,30个,还是40个?都是可能的。因此当时有许多科学家受此鼓舞,期望着新稀土元素的辉煌发现。他们信心十足地从已知稀土元素中寻找新的结果,并时有新稀土元素发现的宣布。但是往往事隔不久,又不得不宣布这种发现是错误的。钪的发现者尼尔逊和他的助手克鲁斯(GKrüuss)在1887年自信地报导说,“钬可以分为4个组分,而镝则可以分成3个组分”。这样,2个元素一下子变成了7个。布拉乌勒尔的研究报告曾被认为是十分谨慎的,可是他也宣称在铈中发现了一种杂质,称为亚铈。诸如此情,不一而足。

稀土元素留给周期表的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应该安排在什么位置?当时已经把钪(“类硼”)和钇分别安排在第4、第5周期的第Ⅲ副族中,可是其余稀土元素的归宿不得而知。虽然从原子量角度来说,在钡与钽之间还有大批空位可留给稀土元素,但钡是第Ⅱ族,钽是第Ⅴ族,在第6周期中,只有两个空格可以提供。而且稀土元素的性质也不像第Ⅳ族元素。如果采用传统的做法即周期表中一个元素占用一个空格,那么众多的稀土元素势必“无家可归”。上述两个问题的最后解决,有赖于20世纪物理学和化学理论的新发展以及实验技术的新成就。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