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教育教学>课堂教学>

怎样进行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对教学有巨大的指挥作用。社会对考试有强烈的反响。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要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研究,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例如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在命题的时候,有多方面的设计。考试结果可以反映命题和考试本身的一些情况,也就是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的情况。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供自己做为制定工作策略的依据,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可见,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做试题分析。为了说明检测的结果有效,要对检测工具试题和检测过程做科学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实际上每年高考以后,我们都做试题分析。每年高考试题评价会,那就是评价试题,分析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特色、试题对教学的导向,评判命题的质量。此外,教育科研中,对测试还有的特殊的要求。要研究测试的设计、测试结果或统计结果的分析,对于有效性的检验等等,单有一套理论和方法。本文讲的不是那种。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

第一要看对象,有针对性。不说那种千篇一律形式主义的套话。不同对象例如:局长、区长、学校领导来了,要听汇报。这是一种。面向本学科的任课老师,这又是一种。对学生,又是一种。这三种试卷分析,对象不同,内容和各方面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第二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三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数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四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不就事论事,不列流水帐,不上习题课。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题。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就象工厂检验一个产品,是合格、是不合格。发现有点什么毛病,就要回想生产过程,可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机械的问题,是原材料的问题,是工人操作的问题,还是管理的问题。反复思考,目的是想解决问题。

第五是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不外乎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这两方面的理论,都说来话长。现在这方面的书挺多的。咱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掌握一点这个东西。再做试卷分析的时候,有理论指导,就可以站得高一点,也能更深入一点。如同检验产品质量,工人检验,技术员检验,工程师检验,想法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三)向领导汇报的试卷分析

给领导听和看的试卷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勾玄提要。定性的要有观点,定量的要有数据和结论。不说过程,不说细节,简明扼要,少而精。一般写出来大约二三千字,讲起来15到20分钟。你讲的越少,他听的越明白。你讲的越多,他越听不清楚。你讲的特多,他根本就不听啦。

这个试卷分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命题说明。假如是中考、高考、会考,是上级有关部门命题。试卷分析要对它进行概括的评论:这份题怎么样。假如是本区统考,是自己命题,就要简要说明命题的整体考虑。命题说明里头还包括对试题的具体介绍。介绍题型、题量、题目的特色、设计、各种比例关系、题目的台阶、题目的难度。可以简明扼要地提炼出几句话来,说出它的特色。包括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一些设计,课本题、常见题有怎样的变化。假如咱们自己出题,一模、二模或者统练,命题预计难度是多少,要有说明。而且,这个预期难度要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这份题比去年的这份题是难、是容易、还是差不多。给领导汇报一定得有这个判断。再加上学生情况,他要估计一下今年学生的水平和今年的各项工作数据。他要这个信息。命题说明,其实就是几百字,要求把这些事概括地说清楚。

第二部分内容是考试情况。依据的材料,有三方面。一是由招办和中教科打印出来的统计表,这是一个可以依据的材料。第二个可依据的材料是咱们自己约请一些学校,统计各个题的得分失分的情况。中考、高考以后,都有试卷抽样统计。抽几百份,上千份各个考场不同的卷子,把各个小题目得分、失分的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然后归纳汇总出一个详细的得分、失分的表格和各项统计数据。第三个可依据的材料是老师座谈会的反映。老师的反映当然也包括带上来学生的反映,就是考试情况。依据这三方面材料,可以把考试情况,概略地向领导做一个汇报。汇报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多少学校参加,总人数,总平均分,及格率的数据。各个不同档次学校分数排队的情况。对领导汇报,不但可以排队,而且应该排队。把同类入学分学校互相比较,哪些学校位置属于领先的,哪些属于落后的;比较原来的基础,哪些升高了,哪些降低了;排队情况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简明扼要几句话指出发现了些什么新的情况。二是咱们自己和老师对试题的评价。跟咱们命题计划预期的对照,认为这份题的科学性、指导性怎么样。还包括总平均分、总难度(得分率)是多少。是合适?还是偏容易、偏难了。跟咱们预期的一样不一样。咱们出题把握得准不准。这个事应该如实汇报。事实证明,老师和同学使用咱们题目以后,反映出来的意见是挺中肯的。

第三部分内容是取得成绩的原因和从考试当中发现的问题,问题就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方面欠缺的地方。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不缩小。抱着认真研究问题的态度。有成功的经验,您也别客气。一五一十,哪几条抓得好,水平比往年有哪些提高。咱们工作有哪些进步,学生有哪些可喜的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简单,都如实地汇报。反映出有哪些问题,也俱实相告。其实进行试卷分析,是个总结工作的好机会。能得出很多认识和体会。

第四部分内容是工作对策,对下一步的教学管理和指导工作的考虑。通过这场考试以后,从你这一学科或者你所负责的工作范围里,得出了一些认识。下一段工作你打算抓哪几项。领导同志要听听这个。这个对策,不要过于具体,过于零碎。比如说我们下一段搞三次讲座,第一次讲座请谁,第二次讲座请谁,讲什么,在哪个教室讲等等。不用说那个。第一说指导思想,这次考试当中发现哪个问题得抓。第二抓带有规律性的,应该制度化、形成惯例的东西。学校抓中考、高考,工作都是以学年度为周期的,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有惯例。开学该干什么,期中该干什么,期末该干什么,考前、考后该干什么。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形成自动化的惯例。每个主持工作的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通过试卷分析能够有新的认识。就是把这一套,不断地筛选,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强化,不断地更新提高。工作对策里还应有今年的特色。今年的新认识、新体会、新措施。针对今年情况,我们抓点什么。有点什么新意,有点什么改变、改进,把它指出来。我认为对领导试卷分析就这么四方面。勾玄提要,句句都是实的,都是干货。行文一句是一句,不拖泥带水。

(四)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

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写出来万字左右,讲出来大约两小时。

第一部分还是试题分析。这个试题分析就比较详细了。有的学科上午考完一模以后,下午就把老师集合起来,讲讲这个试题和评分一些要点,就是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包括命题时总的一些考虑,试题的整体设计;还包括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有的老师做试题分析,把双项表有意地发给老师。按我们命题的计划,把试卷分解开来对号入座,列在表里,老师一看就清楚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各项比例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难题、中等题、容易题要做交待。在题目设计当中,命题人认为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等题,哪些题是难题。还有一条要给老师们交待的,是能力考查点。命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设计都在哪里。中考、高考,是人家出题,我们就要找到在题目当中,尤其是在中低档题当中,能力考查的设计在什么地方。有要点、有模特,是很具体的考查哪方面的能力。要是咱们自己出的题,那就要给老师做个交待。要讲清在若干题目当中,咱们设计的那个机关。不在于难与不难,而在于咱们考查学生能力的设计意图,在题目上是怎么体现的。例如:理科的这道题多给了一个已知条件,没用的一个条件。就像连电路,多给了他一根导线。就这么点事,就是个干扰。那个不行的学生,认为这根导线就有用,他非得想办法给它连上不可,结果反倒错了。题目中体现命题的设计思想,得给老师交待一下。

给老师的试题分析,比给领导的那个就详细得多,也深入具体得多。但也不是上习题课,列流水帐。也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而是有观点、有见解地讲题目当中的门道。

第二部分也是考试结果。比跟领导汇报的,要增加一些内容,也要减少一些内容。给领导汇报可以涉及外区情况,跟外区进行比较。给老师讲的试卷分析,不应该涉及外区的情况,就讲咱们自己的。不点名公布本区学校的排队情况。总的说叫大家尽力而为。咱们就是拜托啦。靠老师们大家努力,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某一些学生成绩低,尤其是高三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不完全是高三老师的责任。这个事原因挺复杂的。在老师会上点名公布排队情况副作用太大。我们不这么做。

中考、高考有抽样,对各题的得分、丢分情况,都做详细的统计分析。我们做试卷抽样统计,一个是统计各个小题的得分率(难度系数)。还可以统计一下各个小题的标准差。统计标准差的意思是看一下分化或离散情况。咱们参加阅卷,在阅卷点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中教科下发一个分数段的统计表,还有一个得分情况统计表。其中的总难度,可以跟咱们预期的对照。我们自己的统考统测,可以印一些统计表,事先约请几个学校统计各题的得分、丢分的情况。

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以肯定成绩为主。对成绩好的,对学校排队名次提前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和业绩,要充分肯定。向老师汇报着重在于分数的得失: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着重肯定从哪些题目上反映出咱们教学的成绩。比如,一些题挺难的,但是,咱们得分率挺高,这就是成绩。哪些题目、哪些地方比去年有所进展,应该肯定。

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难的题大量丢分。尤其是要对中档题和低档题丢分的情况和丢分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多年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个总的认识:难题得的分少,不难的题丢的分多。你可以比较一下,难题得多少分,不难的题丢多少分。说起来挺有意思。几乎每次试卷分析都不例外。这很能发人深省。着重分析不难的题,丢了多少分、怎么丢的。这是一个分析的重点。

 

下边列举一些从多年的试卷分析中得出的重要认识。

1.试卷的主体是中档题和低档题。无论3:5:2 ; 4:4:2 ; 或者是6:2:2 ,反正试卷中,多数题是中低档题。考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低档题当中。试卷中多数题目是考生见过的、做过、能做、会做的。考生肯定有的可写。但是得分不得分,就拉开了距离。

2.考生的得分,主要是来自中低档题。难题的定义是得分率很低,0.3以下。难题占比例又很少。3:5:2 ,它只占20%分。卷子本身难题不多,难题又得不着分。所以在学生实得分数当中,得自难题的分数极少。可以说90%的分数是得自于不太难的题。

3.选拔考试出活题、考能力的特色,主要也体现在中低档题上。考生丢分是有原因的。考生做中低档题也丢分,不难的题也丢分,正是某些方面能力薄弱的表现。一定要弄清中低档题里头到底是怎么考能力的。要准确而迅速地解中低档题需要考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训练,必然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高一、高二的基础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4.考能力和出难题不是一回事。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和排序,主要靠中低档题。从考试目的说,选拔和区分的功能,主要是由中低档题来承担的。考试理论和考试的结果,都表明中低档题,常见题的区分功能最好。常见题和不太难的题,就是学生见过、做过、能做、会做的题,区分度很好。成绩好的学生做得好,成绩差的学生做得差,能够拉开档次。这就强化了一个认识:依据课本,立足于抓基础,不光是求新、求异。这是一个重要的的看法。然而,中低档题具体怎样考能力,其中设计的门道和训练的途径,就靠我们用试题中具体的模特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的功夫。

5.学生总分低,主要是因为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低,而不是因为有那几道难题。反过来说,高水平的成绩首先来自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无论3:5:2 ,4:4:2 ,6:2:2 ,都是中低档题占主体。中低档题得分率又比难题得分率高。中低档题得分高了,总成绩就上去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高水平的成绩是以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为基础的。难题仅仅属于锦上添花。难题本身就是很难,得分很少。添花也就是添一点儿。光难题做得好,中低档题净是漏洞、丢分,总成绩也上不去。提高总成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这是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6.不同难度题目的区分功能和区分对象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总难度0.55的要求,试卷规定了容易题、中低题、难题3:5:2的比例。容易题、中低题、难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档次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选拔功能和区分的对象。低档题主要对那些差生有达标过关、选拔区分的功能。对高分学生是不在话下,等于垫底的分,没有区分度。中档题几乎对全体考生都有区分度。高难的题目是在高分段有区分度。它的作用是对特高分的考生,准备考清华、北大的500-600分的那些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功能。普通考生对高难题目力所不及,都没有什么分,等于没有区分度。

7.难题不一定是大题。小题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很高的难题。

8.难点和热点不一定是重点。高考偶而出现的那些难点,刺激性挺大。一下子能形成一个热点。大家一哄而上,街面上的资料类似题目一下子就都来了。其实那并不是重点,考不考还不一定。也许三年、五年不考;偶尔考,也没有多少分。

9.通过统计重复考过的题的得分情况,能够帮助我们端正认识,放弃猜题、押题的做法。我们过去就有过这种重复经历。一道特别新鲜的难题,这次考过不会,下次重考还不会。这就是说猜题、押题没用。要是他见过一次,下次就会,那样猜题、押题就有用。事实上,教学有它本身的规律。假如他见过一次就会,咱们的教学就好办了。那就不用咱们下那么大功夫研究,费那么大的劲抓工作了。他虽然见过一次,该不会还是不会。他没有那个能力。那是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培养什么能力也是得有一个过程。你看人家字写得那样漂亮,那是功夫。你没练过。告诉你怎么写,马上你还是不行。不是那么简单。解难题也是这样。你见过,不会照样不会。

给老师分析的第三方面是工作的对策:

首先强调,复习工作的和应试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作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完全不会做的题是少数。多数题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丢分。所以总复习的工作,应试的工作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的过程,也就是基础和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其实知道那些题我会,那些题我都做完啦。但是,你问他你做得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他说不清楚。就得强化提高他做题的把握,正确率。写字也是这样。你会写,还要问你写的对不对,写的好不好。那一笔写得正确不正确,这个他说不上来。就是因为他还没有认真练过字。

适当降低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当中,起点过高、进度过快、难度过大。师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我多次说过,主张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适度降低难度,还是一个针对“分不等值”的对策。牵涉到教学工作、复习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为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既然这些题丢的分挺多,要提高成绩,你只能走这个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难题想要多得分,没多大油水,希望不大。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走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因此训练和掌握上,就要适当降低难度,是为了学得更好一点。是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比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谓效率,就是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的有效人数和有效时间。这个比例数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点学生能积极参与,你搞得太难学生跟不上,结果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解难题的能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的。你搞得过难,使很多学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击。

三基落实。我认为三基落实是有一大套事,一大套章法。老师们都有一套。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分类指导。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想三基落实,就要按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之序。分类指导,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安排。我认为必须掌握这两条,没有省事的办法。省事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这个三基落实就不是能省的事。

关于能力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指导工作的一个大项目。我提醒注意,培养思维能力,要先集中后发散,不要发散得太早。集中思维,是统一的要求,是掌握一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规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必须那么做的,是规矩。这是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我说不要发散得太早,是因为发散得太早会增加学生的困惑,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个干扰。你告诉小孩不能撒谎就是不能撒谎,必须强化这个。你不能同时给他讲,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撒谎。你告诉他许多情况,那不就乱了吗。教育的效果全完了。高考题的特点之一就是让你出错。把高考题过早地下放到高一学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关于如何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也是个重要的方面。

给老师讲的内容里头还有进度、日程、活动安排。另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的对策、策略,都给老师做一些交待。

有些初三、高三教研员连续抓了很多年。每年要做好几次试卷分析,想总能分析出新意来就很难。事情大同小异,弄来弄去就没词啦。我用了一个办法,年年请一位老师做高考试卷分析。而且每人只做一次,反而格外认真。他做完了,咱们再做一些补充,就可以了。当然咱们自己也不是不能做。但是,自己一个人毕竟比不上老师的集体智慧。今年请张老师做,明年请王老师做。你只要交给他,他做得非常认真。这个我采用了十多年,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五)对学生的试卷分析。

对学生的试卷分析;第一,要照顾到各个学科是否均衡。对各个学科成绩应该有一个总的审视。哪科发挥正常,哪科发挥不正常;哪科是他的强项,哪科是他的弱项。几个学科均衡发展,才有高水平的成绩。

要向学生宣讲本学科的试题说明。不是讲老师设计的那一套。给学生分析,主要是指出,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等题,哪些题是难题。哪些题是你这个档次的学生应知应会的。即使你程度差,基础差,也要知道哪些题是你应知应会的,哪些题是你努努力可以争取会的;哪些题是对你不要求的。就是给学生把这个层次、台阶摆清楚。

第二,让学生对于自己得分和丢分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查。得分的情况有真会的成分,也有水份。真会的,有根据、有把握确实是自己真实成绩的那个得分才算数。猜和蒙的,写上了也有分。那个不算数,还得补。还得算在查缺补漏的范围里头。丢分的情况,如果是过难的、力所不及的题,可以果断地把它排除。对于每个学生都有对他来说是过难的、力所不及的题。可以果断地放弃,暂时把它放一边。其它丢分情况,第一,查自己的缺漏。查缺补漏嘛。说是你应知应会的内容,不难也不是力所不及,但是你忽视了。这应该补上。第二,查你应得的分丢了多少。你觉得见过、做过、能做、会做,反正都写上啦。你查查这里头丢了多少。你做了的题,在卷面上是多少分,你实得多少分。可以算出,在你会做的题当中,丢了多少分。得让学生统计这个事。应得的分丢了多少,这是一个要紧的数据。对每一个同学来说,有不同的数据。通过试卷分析,让他得把这个找着。就是让他想想,还有没有继续得分的因素。就是说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努力还能得多少分。这就找到了自己长分的生长点。

同一道题出错,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原因。都头疼,不是一样的病。必须把这个病因找到。一道题出了错,要按照解题的各个环节,顺序分解,找到是哪个环节出的错。是审题马虎,问题性质判断错了;还是是概念、规律用错了;是运算错了,还是草稿纸上全对了,往题纸上抄错了。让他找到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第三,每个同学都能找到继续得分的因素,找到我还可以得更多一点分的感觉。帮助考生找到努力方向,并建立起信心。

对低分学生也是同样的政策。找你应得的分丢了多少。让每个学生考虑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十分,怎么个提法。不是下大力气跑西四、西单买资料,礼拜天满处找补习班补课,然后再请家长。那照样上不去。就让他自己在这张卷子上,找继续得分的因素。过难的、不会的你别考虑,那不是给你做的。你就研究你能做、会做、应知、应会、应得的,可是你错了,丢了分的。要搞清楚不该丢的分是在哪儿丢的,还要找到原因,找到改进的方向,然后想办法反复强化落实。海淀的经验:小步走、多复现、快反馈、抓落实就是这个意思。务必让每一个学生找到,我还可以得更多一点分的感觉。实事证明,通过试卷分析,得30分的,能够找到可以得40分的感觉。得120分的,能够找到可以得130分的感觉。让每个同学通过试卷分析,找到我还可以得更多一点分的感觉。这个试卷分析就比较实惠。

第四条,给可以操作的帮助和具体的指导,而不是光在黑板上讲题。要指导制定下一段的整体复习计划。要指导怎么样查缺补漏。要指导系统综合,把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编织成网络。勾玄提要,能够少而精,掌握要点,把书越读越薄。越学脑子越清楚,而不是越学脑子越胀。还得指导学生怎么记备忘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码事,需要老师不断地强化。总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让学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自己的基础上提高,而不是从半悬空中去提高。考生之间不要盲目地攀比。不要怪罪指责、也不要吓唬那些低分考生。鼓励每个考生都立足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立足于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立足于把应该拿到手的分拿到手,不该丢的分不要丢,犯过的错不要一犯再犯。就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力所能及的是不该丢的分,过难的题那是该丢的分,这两笔帐不能一块算。

对学生的试卷分析当中,还应该有心理指导。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一个方面。心理指导有很多的方面,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做法和经验体会。学生能不能集中精力正常发挥自己水平,跟心理因素大有关系。平时练得好,到时候心理上不坚强,也不能正常发挥。相反,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反败为胜。

学生做试卷分析以后,要有具体的措施。可以对各个知识块,或是不同的专题,加几节复习课。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补一些类似的题,让学生重新做一些练习,也是查缺补漏。关键是根据需要,讲究实效。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