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生产与实验中的条件控制
时间:2019-05-23 19:30 来源:未知 作者:惠海涛 点击:次 所属专题: 化工条件控制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条件控制是化学生产和实验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条件使反应向着实际需要的方向进行和转化,实现物质间的分离和提纯,从而达到实验效果的最优化。条件控制类的题目也是近几年各类考试中的热点和难点,这类考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一、温度控制
考点剖析:温度控制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一种条件控制,其常见目的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或结合物质的溶解度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在考题中常见的设问方式及答题角度如下。
1.加热的目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或使化学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2.降温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分解、挥发或使化学平衡向某方向移动。
3.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的目的:若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或溶解速率)较慢;若温度过高,则某物质(如H2O2、草酸、浓硝酸、铵盐等)会分解或挥发。
4.水浴加热的好处:受热均匀,温度可控,且温度不超过100℃。
5.冰水浴冷却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分解或挥发。
6.趁热过滤的原因:保持过滤温度,防止温度降低后某物质析出。
7.减压蒸发的原因:减压蒸发降低了蒸发温度,可以防止某物质分解或失去结晶水(如题目要求制备结晶水合物产品)。
二、pH控制
考点剖析:在化工实验和生产中对反应体系的pH控制,一般有以下目的。
1.控制一定的pH,以提供反应所需环境。
反应环境的不同会导致反应产物的差异,比如在酸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一般为Mn2+,碱性环境中KMnO4的还原产物一般为MnO2,则KMnO4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氧化SO32-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MnO4-+5SO32-+6H+=2Mn2++5SO42-+3H2O、
2MnO4-+3SO32-+H2O=2MnO2↓+3SO42-+2OH-。
2.控制一定的pH,以改变元素的存在形式。
比如铝元素在强酸性条件下以Al3+形式存在,当体系的pH增大,铝元素将以Al(OH)3甚至以AlO2-的形式存在。类似的,在例4中随着体系pH增大,铬元素分别以Cr3+、Cr(OH)3和Cr(OH)4-为主要形式存在。
3.控制一定的pH,使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下面通过计算说明在0.1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0.01mol/L Fe3+,如何通过调节溶液的pH除去Fe3+(25℃时,Ksp[Fe(OH)3]=2.6×10-39, Ksp[Cu(OH)2]=2.2×10-20)。
由Fe(OH)3(s)=Fe3+(aq) +3OH-(aq),c(Fe3+)× c3(OH-)= Ksp,刚开始生成沉淀时c(Fe3+)=0.01mol/L,即0.01× c3(OH-)=2.6×10-39,解c(OH-)=6.38×10-13mol/L,pH=1.8;
当Fe3+完全沉淀时(通常认为当残留的离子浓度<1×10-5mol/L 时,该离子被沉淀完全):1×10-5× c3(OH-)=2.6×10-39c(OH-)=6.38×10-12mol/L,pH=2.8。
同理可以求得0.1mol/L 的Cu2+开始生成沉淀和沉淀完全时所需pH分别为4.7和6.7。
可见将溶液的pH调节到2.8~4.7,可以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
那么该如何调节pH呢?
由Fe3++3H2O=Fe(OH)3+3H+,可向溶液中加入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等中和H+,促进Fe3+水解成Fe(OH)3沉淀以除去Fe3+。
若CuCl2中混有Fe3+、Fe2+,则可先通Cl2或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不用高锰酸钾或硝酸氧化Fe2+,会引入新杂质),再加入CuO等调节pH进行除杂。
三、反应物用量或浓度控制
考点剖析:对实验过程中反应物用量或浓度的控制,常见考点如下。
1.酸浸时为了提高矿石中某金属元素的浸取率,可以适当提高酸的浓度。此外,将矿石粉碎、搅拌、适当升温、延长浸取时间也能提高浸取率。
2.对有多种反应物的体系,增大便宜、易得的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物质的利用率,使反应充分进行。如工业制硫酸过程中,通入过量的O2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3.增大物质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发生移动,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溶剂控制
考点剖析:与洗涤沉淀相关的操作及溶剂的选择常见考点如下。
1.洗涤沉淀操作:沿玻璃棒往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2.用冰水洗涤晶体的目的: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3.用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洗涤晶体的目的:
一是洗去晶体表面杂质;
二是降低因晶体溶解而引起的损耗;
三是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挥发,有利于晶体干燥。
4.醇析法中加入乙醇的目的:降低某物质溶解度,有利于其析出。
五、加料方式控制
考点剖析:实验题中对加料方式控制的考查,主要涉及如何将反应物混合,以使反应充分进行或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常见考点如下。
1.在反应设备中使反应物逆向接触,充分反应。
比如工业制硫酸过程中,从吸收塔底部进入SO3,在吸收塔顶部喷洒较浓的硫酸,以将SO3被充分吸收。
2.考查为了避免碱性太强而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几种反应物的加料顺序问题。
如Fe2+开始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为5.8,则向显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入FeSO4,一定会产生Fe(OH)2沉淀。类似的,若将Na2C2O4和ZnCl2溶液混合制备草酸锌晶体,应在搅拌下,将Na2C2O4缓慢加入到ZnCl2溶液中,以避免生成Zn(OH)2沉淀。
- 全部评论(0)
- (2860173121) 评论 工艺流程生产与实验中的条:感谢!十分爱化学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