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结构理论与路易斯结构式
时间:2021-08-16 11:36 来源:化学原理补正 作者:伍伟夫 点击:次 所属专题: 路易斯结构式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由于对简单的非过渡元素分子或离子,通过观察即可写出其路易斯结构式,所以路易斯结构理论实际上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结构理论。虽然人们因其不能解释PCl5等类物质的结构,而常对其加以质疑,但仍无法撼动其在化学中的地位。以至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化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还是用路易斯结构来讨论分子中的成键情况和性质。
一、路易斯理论介绍
(一)路易斯理论
路易斯结构理论是一个关于共价键的理论。它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趋势,以求得到自身的稳定。所以又称为八隅体理论。
分子达到稳定结构要通过原子共用电子对来实现。每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是按元素周期表的族数给出的。
它解释了大部分非过渡元素以共价键构成的化学物质的成键情况。并给出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进而给出有关分子结构的某些较详细的情况。
路易斯结构的表示方法为,在两原子间用一对“电子点”或短线,表示由共价键相联结。
(二)路易斯结构的推断
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范围内,那些简单的分子或离子通常通过观察即可确定出路易斯结构式。所谓的“观察”,就是在确定出哪个原子是中心原子的基础上(当分子中无环时),再一个、个的从配原子的角度讨论是否达到了稳定结构。
对H2O分子,有6个价电子的O原子为中心原子。当它与一个配原子H结合时,与H要各提供1个电子用于成对。O原子与另一配原子H也是这样结合的。这样O原子享有的电子数为8,其中有2个孤电子对,有两个电子对分别与2个H原子共用、成σ键。两个H原子各用1个电子与O原子组成电子对。每个H原子享有的电子数为2。原子都达到了稀有气体的结构。如下左图。
如SO3分子中,电负性小的S为中心原子。S与第一个考虑的O原子间必须共用2对电子(其中1个是σ键、1个是π键),这时S原子的电子数达到了8个,且该O原子的电子数也得到了满足。这样,S原子只能单方面提供电子对与另外2个O原子以σ配键的形式结合。如下右图。
对于复杂的分子或离子,则必须通过计算。先知道分子中的键数和孤电子对数目。然后再按程序进行电子排布。较为完整、细致的程序为:
对复杂的分子或离子,必须首先计算其中σ键、π键、孤电子对的数目。
设nv为价电子对数(分子或离子中所有原子的价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数的总和被2除,单数也算一对)nσ,nπ、nl、分别表示σ、π、孤电子对数,q表示分子式中重原子数目,h表示轻原子(氢原子)数目,按八隅体规则有如下关系:nv = nσ+ nπ+ nl。
重原子成链时,应有nσ= q + h - 1, 及nπ= 3q – nv + 1。
重原子成环时,应有nσ= q + h, 及nπ= 3q + nv。
原子排布的方法为:
链状分子中,一般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居中,而氢原子及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氧原子、氯离子等)则处于端基的位置;在环状分子中,三元环不予考虑;
依次排好所有各个原子的相对位置后,两原子间以短线相连;
孤对电子用一对“电子点”先从每个端基的配原子排起,然后再填充到中心原子,使其达到所需的孤电子对数目(每个原子周围应有4对电子,氢原子不应再排)。
如中心原子的电子数未达到4对,应从邻近的原子上拿出一对或几对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共用(中心原子的电子对数相应增加)。
若电子的排列方式不止一种时,应将所有情况一一列出。对同一分子(或离子),在几种较稳定的排布中,各排列方式间互为共振体。
不难看出,用这一方法来写出路易斯结构式是相当麻烦的。这种例子在许多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中都可以找到,这里就不再重复。
二、由总配位数写路易斯结构式
既然总配位数是描述ABm型分子里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和成键情况的一个结构概念,那么用总配位数、不用计算分子(或离子)中的σ键、π键、孤电子对数目、也能写出路易斯结构式。
这一分析和判断的程序为:
由元素的电负性(电负性大的原子为配原子)、原子可能成键的个数(氧原子有可能成两个键、氢原子总成一个键总位于端基),确定中心原子和配原子。把中心原子和配原子用一根短线或一对“电子点”相连(这样的短线或电子点都是σ键)。
用总配位数式计算出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由杂化轨道数和配原子数,能直接算出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数。标出这些孤电子对。
当中心原子为sp2杂化或sp杂化时,中心原子分别要成1个或2个π键。画出π键的位置(对配原子种类不只一种的sp2杂化,应优先考虑与成单电子数多的配原子成π键)。
最后根据与中心原子成键情况的不同,给每个配原子补齐它的孤电子对。
如对SO3分子。
从电负性看S原子的电负性小,它为中心原子,O为配原子。据此画出分子的骨架,S原子在中间、3个O原子在周围。再将S与每个O配原子间写出一对电子(为σ键。)
用总配位数式[a +(b – 6)m ]/2= Σ可算出Σ=3,中心原子为sp2杂化。3个sp2杂化轨道正好结合3个O配原子,所以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
由于中心原子有一未杂化的p轨道,分子中有1个π键。任选出一个O原子(都是同种的O原子),将其与S原子间再加一对电子点,表示这里还有一个π键。
最后再考虑每个配原子所属的成键电子对数,把各配原子的孤电子对补齐(够8个)。
这一过程和每步分析的结果可图示如左下:
或
由于BF3分子与SO3分子同属于E (24/4)。在BF3分子中同样有一个π键。只不过这是一个由F单方面提供电子给B原子p空轨道的π配键。在其中B原子也享有8个电子(有2个是F提供的π配电子)。可见,说八偶体理论不能解释BF3分子结构,是因为他们所依据的路易斯结构式有误。BF3分子的路易斯电子式应该如右上。
总配位数法能首先确定出中心原子的所有信息,如是否有π键、是否有孤电子对。所以不但简便,还能更全面、本质地考虑问题。
三、八偶体理论的改进
八偶体理论是一个在化学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至今在某些方面还有应用价值的理论。不应该被全盘否定。要改进就要先弄清它的实质。
(一)八偶体理论的适用范围
从等电子分子周期表可以看出Ⅱ线左面的区域为八偶体理论适用的范围。只有Ⅱ线右面的总配位数大于4的属于ABm型分子的9个等电子族的分子结构不能用八偶体理论来解释,其中心原子采取的是sp3d、或sp3d2、或sp3d3杂化。
八偶体理论适用的范围用数学式子来描述就是:[a +(b – 6)m ] / 2 = Σ ≤ 4即
而八偶体理论不能描述的化学物质则是
a +(b – 6)m > 8 ……(2)
从配原子种类来讨论八偶体理论的适用范围:即使当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为最大值8(如Xe)时,其配原子中如果没有卤族原子(其b = 7)(1)式也是成立的。所以八偶体理论可以描述所有的不含卤族元素的分子(当然包括XeO3)。
从中心原子种类来讨论八偶体理论的适用范围:中心原子价电子数a与ⅦA元素原子数m间的关系为 a + m ≤ 8 或 m ≤ 8 - a(当所讨论的是带有一个负电荷的离子时,上一关系变为:a + m+1 ≤ 8 或 m ≤ 7 – a。这说明配卤原子的个数还受中心原子价电子数的制约。只要其和不大于8,该分子也可以用八偶体理论类描述(如POCl3、SO2Cl2)。而其和大于8的化合物(如PCl5、SF4、ClF3、XeF2、XeOF4、H5IO6),不能用八偶体理论类描述
而中心原子价电子数a与其最大配位数也有一定关系,即a = m。这样有 2m < 8、m < 4时八偶体理论适用。即所有以ⅣA元素为中心原子的化合物都在八偶体理论的适用范围内。
可见,只有ⅤA族及其右边元素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卤原子数之大于8的含卤化合物分子,才不能被八偶体理论所解释。
总之,与八偶体理论能解释结构的化学物质相比较,其不能解释的还是极少数。要除掉稀有气体化合物,不能解释的则更是屈指可数了。为此,全盘否定八偶体理论是不合适的。
(二)改进的八偶体理论
既然不想否定,就可以考虑改进的方法。
由于在上面所述的不能用八偶体理论解释的分子中,其配重原子所拥有的价电子数无例外的还都是8。所以只要从中心原子方面来进行补救就可以了。
为此,可以在保留“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趋势”的同时,特别补充“在某些卤化物中,中心原子会形成不多于其原有价电子数的化学键”。
即ⅤA族元素的原子可以生成5个σ键,有5对电子点;而ⅦA族元素的原子可以生成7个σ键,有7对电子点……。这种补充,很容易用价电子被激发成单后再成键来解释,不超出学生的认识范围。
参考文献:
[1]
[5]. 史启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