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必修一>物质的量>注解与辨疑1>

溶液知识四个“三”

  一、三个前提

1. 溶液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两个前提:①在一定的温度下;②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2.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两个前提:①相同温度;②相同溶质。

3. 固体溶解度概念中的四个前提:①一定的温度;②100g溶剂;③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解度单位为g。

 

二、三个假象

1. 从溶液中倒出一部分溶液,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从表面上看,溶液倒出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有溶液的减少了,但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倒出过程中溶质和溶剂是成比例减少的,因此剩余溶液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 搅拌或增加溶剂量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搅拌是加速物质溶解的一种措施,它不能增加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量;溶剂越多,溶解在其中溶质的质量要增加,但溶解度是以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来衡量的。因此,搅拌或增加溶剂量都不能使固态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3. 恒温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蒸发溶液中的溶剂很容易给人造成溶液被浓缩的感觉,其实在恒温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时,溶液中的溶质也在不断地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称为母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发生变化。

 

三、三个规律

1.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稀释过程中所需加入的水的质量等于稀溶液的质量减去浓溶液的质量。例如,将98%的浓硫酸100mL(密度为1.84g/cm3)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可利用上述规律列成算式:溶液知识四个“三”,可算出溶液知识四个“三”(需加水的质量)溶液知识四个“三”

2. 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液知识四个“三”,且其溶解度为溶液知识四个“三”,则p与S的关系为溶液知识四个“三”溶液知识四个“三”。即溶液知识四个“三”。由此不难得出溶液知识四个“三”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溶质结晶时,通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溶质结晶,通常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例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因此,NaCl、KNO3的结晶可分别采用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时,可先将混合物溶于适量的水配成温度较高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即可除去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四、三个反常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有关Ca(OH)2的问题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反常情况:

1. 温度高的Ca(OH)2饱和溶液比温度低的Ca(OH)2饱和溶液稀。

2. 升高Ca(OH)2饱和溶液的温度,溶液中有Ca(OH)2析出。

3. 降低Ca(OH)2饱和溶液的温度,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