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高考专题>化学与STSE>

100条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一、物理性质

1、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的是焰色反应,属于物理过程。

2、“……(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的操作是溶解、蒸发结晶,这个方法叫做重结晶,属于物理过程。

3、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 ,诗中包含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4、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峰中的水蒸气经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光学现象,不是碘升华

5、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指的是焰色反应,物理过程

7、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体现微观粒子不停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8、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9、“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诗句中描述了丁达尔现象

10、《泉州府志》中有:“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其原理是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

11、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光束通过墨水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2、王安石的《梅花》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体现物质的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3、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是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烟花”不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

14、《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了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来鉴定钾盐,焰色反应为物理变化

15、“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二、化学性质

1、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主要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

2、《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指醋酸亚铁,原理是电化学腐蚀

3、“……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O3碰撞时能爆炸,属于化学反应的分解反应

4、“(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主要利用KNO3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

5、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烧令汁尽指的是将固体的结晶水除去,属于化学变化。

6、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 ,这段记载中,涉及的反应HgS煅烧制水银(Hg),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反应为:HgS==Hg+S(条件为加热)

7、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8、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中“豆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10、“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薪柴之灰”含有碳酸钾,溶液呈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放出氨气

11、《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主要原因为HgS加热会分解生成S和Hg,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造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有六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舂臼打烂、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第二步煮楻足火为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4、《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其中的KNO3是利用了它的氧化性,硫磺主要成分为S,发生的反应为:

2KNO3+S+3C==K2S+N2↑+3CO2↑(条件为点燃)

15、“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燃烧为化学变化

16、“落汤螃蟹着红袍”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18、“雷雨发庄稼”说明空气中的O2和N2在雷电作用下化合生成NO,NO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

19、“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涉及化学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又生成碳酸钙

三、操作方法

20、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22、《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涉及的操作是加热、结晶、蒸发

2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主要物理操作方法是蒸馏。

24、《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涉及的主要操作方法是蒸馏。

25、造纸术是蔡伦利用树皮、碎麻布、麻头等天然有机物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属于化学变化

26、酿酒术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淀粉氧化成乙醇,属于化学变化

27、一场雷雨一场肥,涉及的主要反应是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这个过程为自然固氮。

28、“百炼成钢”,通过多次锻炼,使生铁中碳等杂质降低达到了钢的标准

29、“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 中的“ 炒” 为氧化除碳过程

30、《证类本草》中记载:“鸡屎矾(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不入药用”的主要原因是鸡屎矾溶于胃酸,产生重金属离子Cu2+

31、《本草纲目》:釆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

32、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最初生成酒,酒被氧化后才能生出醋

33、古代曾使用木炭、铁矿石熔炼铸铁,木炭燃烧放热,木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把铁矿石还原为铁单质

34、唐代金陵子称石胆(主要成分为CuSO4·5H2O)“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为真”古人鉴别石胆真伪

35、埋藏于地下的青铜器出土后,由于环境改变,金属腐蚀的速率也会发生改变,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36、成语“百炼成钢”是在炼钢的过程中将一部分碳氧化除去的过程,“蜡炬成灰”描述的是蜡烛燃烧的过程,均涉及化学变化

37、《寄题龚立道农隐堂》“人生请治田,种秫多酿酒”淀粉在相关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在酵母菌无氧呼吸作用下生成酒精,因此淀粉通过水解反应不能直接得到酒精

38、“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涉及到的操作是蒸馏操作

39、“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指的活泼金属置换出铜

40、“外虽铜色,内质不变”描述的是铁和铜的置换过程,铜覆盖在铁上面

4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42、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43、《本草纲目》记载:“凡使白矾石,以瓷瓶盛。於火中煅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石蜂巢入内烧之。每十两用巢六两,烧尽为度。取出放冷,研粉”。若我们要在实验室完该操作,上述没有用到的仪器为蒸发皿

44、“水飞”是传统中医中将不溶的药材与适量水共研细,取极细药材粉末的方法。《医学门》中记载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溶解、过滤、蒸发

45、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谓的“法”是指蒸馏

46、朴(Pò)硝也称芒硝,《本草衍义》中记载的精炼方法:“腊月中出新瓦罐,满注热水,用朴硝二升,投汤中,搅散,挂北檐下,俟消(同“硝”,编者注)渗出罐外,羽收之。”该精炼操作中未涉及的过程是萃取分液

47、《本草纲目》中“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该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乙酸和乙酸乙酯

48、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高粱中的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然后将其蒸出,高粱中没有乙醇

四、物质组成

49、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50、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5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5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甲烷

53、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奇物”,所得产物是Au2S 、Ag2S、FeS

54、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石油

55、《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56、《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57、《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碳酸钙

58、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59、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

60、战国“曾候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与黄铜一样属于合金,黄铜为铜锌合金

6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的描述,其中的烟指炭黑

62、“三尺讲台,序写华殇;朱批点点,娇比海棠”的“朱批”所用的原料是朱砂

63、《自咏》(白居易)中记载: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指出朱砂在古代可用于炼丹

64、“火药乃焰硝、硫黄、杉木炭所合”,火药发生爆炸时,生成K2S、N2和CO2

65、“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中“黛瓦”的青黑色是因为含有氧化亚铁的缘故

66、《天工开物》中“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67、《世说新语》记载“······用蜡烛作炊”,其中蜡烛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古代蜡烛)

68、武王伐纣时期,当时制作钺、戈、矛等兵器的主要材料是青铜,炼钢出现在春秋战国以后

69、武王伐纣时期,限于当时的冶炼水平,所使用的黄金主要来源于游离态而非化合态

70、干(盾)可用木板、藤或竹等制作,其中所含的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71、“凿开混沌得乌金”所载“乌金”为煤炭,煤炭主要成分为碳单质,为无机物

72、“高奴出脂水”,指的是这一带的石油,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不是油脂

73、“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诗句中涉及硅酸盐的应用

74、秦朝·兵马俑用陶土烧制而成,陶土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不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75、《天工开物》记载:造瓦“凡坯既成,千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 ,与造砖同法”造瓦时浇水转釉后,铁元素主要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颜色主要为青色

76、《抱朴子内篇》记载:“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湿法冶铜的原理,曾青为硫酸铜溶液,把铁插入到硫酸铜溶液后,铁能置换出铜,附着在铁的表面,出现铁赤色如铜现象,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

77、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汞、金、银形成的合金可用于器物上镀金、银

78、青铜是人类最早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与铜相对容易冶炼有关

79、“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80、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丝与白发的主要成分均属于蛋白质

8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柳絮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82、“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中“杓”所用的材质具有磁性,而Fe3O4具有磁性

83、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所用纸张为宣纸,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84、宋·沈子藩《梅鹊图》所用缂丝中含有的桑蚕丝,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85、《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86、“彼人采篙寥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为篙寥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水淋汁”,说明“石碱”易溶于水,“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说明“石碱”能去油污,作发酵剂,排除KOH 、KAl (SO4)2,且植物烧成的灰中的主要成分一般为碳酸盐,故“石碱”为K2CO3

87、《本草从新》中记载:独用多用,令人呆闷。“令人呆闷”可能与Hg2+的毒性有关

88、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不是蛋白质

89、“ 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悫” ,是指炭因颗粒大小及表面积的不同而浮沉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故名松烟墨。烟是动植物未燃烧尽而生成的气化物,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烟炱有松烟炱和油烟炱之分。松烟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烟墨的特点是浓黑无光,入水易化。“凡松烟造墨,入水久浸,以浮沉分清悫”,颗粒小的为胶粒,大的形成悬浊液

90、南朝·《竹林七贤与启荣期》砖画的砖块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

91、清·乾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的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

9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93、明朝《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该过程中“灰”的作用是用来吸附食盐

94、《新修本草》中“(青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青矾主要成分是FeSO4·7H2O

95、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涉及的反应为: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分解得到汞,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两个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96、《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鬼火指的是PH3的自燃现象

97、白居易的诗“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中“剪刀冷”指秋霜季节摸着金属很冷,意思是天气冷,不是说金属熔点低

98、李白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描述饮酒的场景,白酒指含50%乙醇的乙醇溶液

99、和田“玉”的主要成分Ca2Mg5Si8O22(OH)2可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

10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酒即酒精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肉类中含有蛋白质,至少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往往还含有P和S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