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教育教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刘良华老师指出:情感、价值观几乎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一言论不仅指明了该课程目标的特点,而且也给老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从化学学科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既提到了对待自然、物质及科学,又涉及了对待社会和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它的主要关键词有如下一些:学习兴趣、科学精神、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好奇心、探究欲、物质观和热爱化学等。根据该目标要求,化学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本人认为必须通过下列途径来实施:

1.在活动中感悟。化学课程标准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活动,如实验类活动、调查类活动以及交流研讨类活动。在实验类活动中,要求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实验证明(比较、区分、鉴别)、观察等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保持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可以发展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在调查类活动中,要求学生开展调查、收集事实、查阅资料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同时建立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而且还能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在交流类活动中,要求学生开展讨论、辩论、比较、解释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深化化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发展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2.在应用中体验。学习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化学知识,从而体现化学的价值与美丽,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与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等等。在化学教学中,善于从人类面临重大问题中取材(如能源、粮食、疾病等)、从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方面取材(如如何实现生产中的环境保护等)、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如制假、售假、欺诈等)、从化学史实(如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建立、物质的合成等)中选材,通过丰富的题材,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解决,就能够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的价值、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增强爱国热情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和对“假丑恶”等斗争、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等。

3.在反思中升华。学习需要反思,化学学习活动也如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善于引导学生深刻地对自己学习进行反思,不仅能促进知识的掌握,而且能让学生情感上得到深化。如在实验后反思自己的得失(如实验失败的原因等),能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事实求实的态度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