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少?
时间:2024-08-20 15:58 来源:未知 作者:化学自习室 点击:次 所属专题: 电离平衡常数
版权申明:凡是署名为“化学自习室”,意味着未能联系到原作者,请原作者看到后与我联系(邮箱:79248376@qq.com)!
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且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少,且相差很大。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解释,你看看有没有毛病?
根据电离平衡移动理论,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产生了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加会抑制第二步电离以及后续的电离过程,使得K1≫K2≫K3。
有人还会说,这是“同离子效应”。
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电离常数属于平衡常数,只与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因此用平衡移动或同离子效应解释,都是违背化学原理的。
建议使用物质结构的知识来解释,也就是从“静电作用力”的角度来寻找答案。这也符合化学上“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式。
当中性的弱酸分子电离出第一个氢离子后,酸根便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如果再从中电离出第二个氢离子,必然受负电性的吸收而变得很困难,所以第二步电离远小于第一步,因此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少。
顺便说一下,尽管教材上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但我们做老师的要心中有数:通常情况下,电离度大于30%的就算是强电解质了。如果从电离常数来看,常温下,K>1的则为强电解质,10-4<K<1的为中强电解质,K≤10-4才是弱电解质。
例如,H2SO4的一级电离几乎完全,但二级电离不完全,K2=1.02×10-2。
一般情况下,电解质的强弱均指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如,氯化钠在水中是强电解质,而在极性较弱的溶剂中,则为弱电解质(这可以从氯化钠在不同溶剂中的电离过程来理解)。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