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习室移动版

首页>有机化学基础>糖类油脂蛋白质>课题与实验s>

淀粉遇到碘变色基本原理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这是由淀粉本身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淀粉是白色无定形的粉末,由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组成。溶于水的直链淀粉借助分子内的氢键卷曲成螺旋状。

如果加入碘液,碘液中的碘分子便嵌入到螺旋结构的空隙处,并且借助范德华力与直链淀粉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够比较均匀地吸收除了蓝光以外的其他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50nm),从而使淀粉溶液呈现出蓝色来。

淀粉遇碘,显色实质

淀粉遇碘显色的实质是淀粉的螺旋状圆柱刚好能容纳碘分子的钻入,并受范德华引力吸引而形成“淀粉和碘的包合物”,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色的缘故。

直链淀粉,遇到碘

淀粉与碘呈颜色反应,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以a-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30%。能溶于热水而不成糊状。遇碘显蓝色。

支链淀粉,遇到碘

支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所以带有分支,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一个分支,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在冷水中不溶,与热水作用则膨胀而成糊状。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责任编辑:化学自习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